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推动全民健身发展——长沙市创建全民健身模范市工作纪实

2020-08-07 09:30中国体育报

  编者按:长沙,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连续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连续12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东亚文化之都、未来文化城市、世界“媒体艺术之都”……长沙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座有丰富体育内涵和底蕴的活力之城,在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长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沙”全民健身模式。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始终将其作为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增进和谐的大事摆在重要位置,全面贯彻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落实相关决策部署,大力开展“六个身边”工程建设,着力打造15分钟全民健身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美好需要。而自2018年申报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以来,各级各部门在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力协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民健身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场地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重点推进项目等方面全力推进落实,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抓好政策经费保障

  2015年8月27日,长沙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决议》。此后,长沙市委市政府又相继制定出台了《长沙市全民健身办法》《长沙市体育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长沙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长沙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长沙市区域性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实施方案》《长沙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修编)》《长沙市“一圈两场三道”建设两年行动计划》《长沙市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长沙市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实施方案》《长沙市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17项政策文件,有力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2018年6月4日,召开了全市创模工作动员大会;2018年9月18日,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成立长沙市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2018年10月3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第22次)审议成立长沙市全民运动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28个市直部门和10个区县(市)政府为成员,并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创建工作。

  2019年6月27日,召开了长沙市创模工作推进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工作目标和任务。长沙市政府每年均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2020连续两年将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工作任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市绩效考核办列入对区县(市)人民政府和相关市直部门考核范围。各区县(市)政府也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除了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长沙市还不断强化经费保障:一是把全民健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将全民健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范围,每年市、区县(市)两级财政投入达到3600多万元。二是按照体彩公益金使用管理有关规定,逐年提高体彩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的比例,2019年市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体育场地维修改造、体育健身器材采购、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全民健身活动、国民体质监测等资金达到8864.76 万元。

  抓好场地设施建设

  2018年,市政府出台了《长沙市“一圈两场三道”建设两年行动计划(2018-2019年)》,积极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提出打造15分钟生活圈。市体育局、市财政局结合行动计划制定了《“一圈一道两站点”建设实施方案》,着重打造15分钟健身圈,每年铺排健身路径1000处,并因地制宜开展体育公园、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社区智慧健身中心、智慧健身驿站和国民体质监测站点等设施建设,有效丰富群众身边的设施,满足了群众就近就便健身需求。

  两年来,全市新增全民健身工程点2000多处;新建改建健身步道26条,累计总长度达399.55公里;新建健身驿站20个;新建社区智慧健身中心30个;新建改建体育公园2个,体育公园总数达22个;新建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7个(总数达到97个)、国民体质监测点45个。根据2019年全省体育场地普查结果,全市体育场地数量14739个,体育场地面积1561.3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5平方米,城乡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城区10分钟健身圈”和“农村15分钟健身圈”已经形成。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自2018年开始按新建住宅室外用地面积0.3平方米、室内建筑面积0.1平方米进行配建以来,内五区新增体育场地面积96111.58平方米。

  除了扩大增量资源,长沙市还不断盘活存量资源,逐步扩大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和低收费向社会开放范围,市区及各区县(市)共有10所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全天候和分时段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全民健身日所有体育场馆均实行全免费开放,全年对外开放时间预计将超过350天,周开放时间达到105小时,其中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时间超过15个小时,接待人次达200余万;加大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力度,积极引导公办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2018年暑期免费开放学校141所,2019年达到222所。连续12年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游泳场馆和提供体育项目免费培训,每年近20万人次受益。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体育场馆建设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市、区两级积极营造投资环境,创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体育设施。长沙国际体育中心将采用“EPC+LOT”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实现“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长沙高新区、雨花区分别引入民营资本投资建设“V5星球综合体”“东山全民健身中心”和“798运动街区”;长沙县吸纳社会资本将三一重工旧厂房改建为“乐运魔方”综合体,总投资达9663万元;望城区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利用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月亮岛体育文化园,计划投资13亿元,已建成卡丁车公园、足球公园、红土网球公园,实际完成投资超过2亿元。社会资本参与开办全民健身机构的数量达1428个,以体育健身为主题的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体育表演等社会资本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抓好健身活动供给

  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的路上,长沙市坚持以活动为载体,连续九年举办长沙市全民健身节,市、区县(市)两级每年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60余场,活动有示范、有主线、有特色,直接参与健身人数超过85万人次,带动全民健身人群300多万,每周参加1次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84.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40.56%。形成了长沙国际马拉松、长沙网球公开赛、湘江马拉松、全民健身挑战日、全民健身知识大赛等一批内有活力外有影响的自主品牌赛事,特别是长沙国际马拉松赛事,每年参赛人数2.5万人,连续5年已打造成国际田联银标赛事。

  各区县(市)利用环境资源和区域优势,大力推进“体育+”融合发展,形成了各自特色的“一区县(市)一品牌”系列活动:芙蓉区连续举办三届中华龙舟大赛·芙蓉站比赛;雨花区打造“德馨杯”国际青少年足球赛;天心区推出“融城核心·璀璨天心” 健身节;岳麓区举办“橘子洲半程红色马拉松”;开福区举办“精彩运动·幸福向北”全民健身节;望城区坚持“体育+”旅游发展模式,先后举办“长沙·望城国际铁人三项赛”“世界女子红土网球巡回赛”“百村·百盘·百企篮球比赛”;长沙县通过党建引领,推行“党建+体育”模式,引导党员带头参与全民健身,相继推出了“悦动星沙”健身达人挑战赛、“悦动会客厅”等健身活动;浏阳积极打造的“薪火传承·中国健康跑”等赛事活动;宁乡市举办“一千健儿竞沩山”“一百骑手赛灰汤”活动。

  其中,望城区每年举办的百村篮球争霸赛,以独特的祖孙三代参赛身份资格认定,以“婶婶喊我回家吃饭、嗲嗲叫我回家打球”的主题深情呼唤,吸引了大量游子回乡参赛,《人民日报》重要版面以《百村篮球争霸赛 父老乡亲一起嗨》为题推介望城全民健身模式。

  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拉动了体育消费,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底,体育产业总产出为279.80亿元,增加值117.83亿元,占长沙市同期GDP比重为1.07%;2019年体育产业的总规模为313.38亿元,增加值131.97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长沙市同期GDP比重为1.38%,增加值同比增长12%。

  抓好体育公共服务

  全民健身不是一项小工程,想要做好需要不断提升内功。推进体育行业协会发展和改革,积极培育引导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体育俱乐部创新发展,带动和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是长沙一直在做的事情。

  目前,全市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共322家,其中体育总会10家,单项体育协会143家,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6家,体育俱乐部163家,全市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8588人,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10566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90%,每千人拥有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达3.57人。实现了体育总会在市、区县(市)两级全覆盖,单项体育协会延伸到群众身边,构建起了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组织网络。

  此外,长沙在大力实施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工程,逐步推动健身设施智能化发展,积极支持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市体育局与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合作开发“长沙市全民健身地图”,将场馆信息、健身预约等一站式服务纳入市政府“我的长沙APP”,实现网上查询、网上预约等健身服务,进一步优化全民健身服务。今年的暑期免费开放预约,正是在“我的长沙APP”上进行,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长沙市启动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以来,全民健身事业实现了蓬勃发展,市民满意度明显提高。长沙市将继续以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抓手,在政策保障、经费投入、设施建设、活动供给、健身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为建设健康湖南、体育强省作出应有贡献。(赵紫名)

相关阅读

© 2003-2021 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hina Interactive Sports Technology Invention Co., Ltd.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port@sports.cn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05094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1911003343客服及报障电话:010-67158866-800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30713号-1客服及报障邮箱:800@sports.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083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807号   华奥星空(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