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全运成果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访陕西省体育局局长徐明非

2022-05-27 08:02中国体育报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各地建立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陕西省在贯彻落实《意见》中抓早动快,成立专办,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效果体现;采取“围绕一个目标,发挥两个机制,用好三个办法,夯实四个责任,强化五个保障”的12345工作举措,筑牢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础,确保8个“更高水平”落地落细落具体。近日,记者就陕西省具体落实情况,专访了陕西省体育局局长徐明非。

  积极行动为人民谋幸福

  2021年,陕西省以筹办十四运会为契机,以建设体育强省为目标,全力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陕西省出台系列政策,加强顶层设计引领;汉江、丹江、渭河、延河全民健身长廊等一批重大场地设施项目建成,极大地提升与改善了三秦百姓的健身环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到43%,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7平方米;“我要上全运”群众参与赛事活动热情高涨,在十四运会群众赛事活动项目比赛中,陕西选手取得34枚奖牌……

  徐明非介绍,全运会后,陕西省上下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今年4月,陕西省政府牵头召开陕西省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提出巩固拓展十四运会筹办成果,努力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并对23个成员单位的推进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了分工责任。

  徐明非表示,十四运会在陕西省的成功举办,不仅改善了陕西省城市面貌,带动了发展,更是为陕西留下了诸多“全运遗产”。陕西体育工作者将在巩固承办全运会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和原则,不断拓展全运会成果,加快补齐短板强弱项的步伐,实施重点突破,打造特色亮点。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办、国办出台实施《意见》正是这一初心和使命的反映。”徐明非表示,《意见》针对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出了促进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更均衡布局、打造更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构建更丰富多样的体育赛事活动体系、提供更科学更专业的健身指导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提出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新建居住区公共健身设施配置、青少年运动技能等多项量化指标,就是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提升全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对此,陕西省在贯彻落实《意见》的过程中将不遗余力。

  建立长效机制高标准推进

  据介绍,陕西省在贯彻落实《意见》中,紧紧围绕体育强省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两个机制作用,全力推进。近日,陕西省已建立了由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23个成员单位为成员的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认真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议定事项。

  同时,实行召集、会议、报告三项制度,积极推动省委、省政府关于全民健身事业和体育强省建设的任务落实,抓好《陕西省全民健身条例》《陕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研究解决全省全民健身重大事项,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督导评估,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如期完成。省体育局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直属单位及机关各处室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各市区将成立相应机构,确保本级全民健身领导机构长期有效运转。

  陕西省已印发《陕西省全民健身工作评估办法》,对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陕西省有关全民健身工作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予以通报,对工作突出的市区在表彰奖励、项目安排等予以优先考虑。全民健身各成员单位每年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年度工作情况及下一年度工作计划,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各单位工作进行考核并将情况报告省政府。陕西省体育局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对成员单位实行半年和一年报告制度,将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机关各处室、各直属机关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进行量化打分,每月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督查考核。陕西省还制定《陕西省全民健身创建管理办法》,每年命名10个全民健身示范县,每年表彰50个全民健身模范单位、100个全民健身标兵,搭建全民健身激励平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统筹协调夯实责任目标

  在夯实责任方面,重点落实省政府抓总责任、各成员单位协同责任、体育部门主推责任和各设区市人民政府主导责任。省政府研究确定重大方向、重大工程、重大任务,解决重点问题;各成员单位密切协作、统筹协调,形成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的强大合力;体育部门主动谋划、组织实施,推动工作落地见实效;各级政府将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切实担起“主导”责任,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徐明非介绍,陕西省对标《意见》要求,把全民健身各项任务量化细化到具体项目、活动、点位上,明确标准时限,采取有效措施,逐项抓好落实。对全民健身联席会的23个成员单位今年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工并夯实了责任。陕西省体育局全民健身领导小组不仅对成员单位进行任务分工,还采取每月督查、半年汇报、年度通报等措施,推动落实中央及省全民健身工作任务的完成。各市(区)在推进“十四五”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年度任务落实中,聚焦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短板难点的破解,同时也明确了陕西省相关部门的具体任务。

  在强化保障方面,陕西省首先在政策引领上取得突破性成果,近日制定下发了《陕西省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陕西省市区全民健身工作评估办法》《省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2022年重点任务》等重要文件,将各项工作任务责任明确到各市区政府和省级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建立全省社会体育指导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管理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陕西省业余运动等级评定、星级社会体育俱乐部评定等,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接下来,陕西省将聚焦建、管、用,在盘活存量和扩大增量两个方面下大力气解决群众身边健身设施不足的难题。按照市级“六个一”(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市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体育公园)、县级“七个一”(体育场、体育馆、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室内游泳池、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国民体质监测站)、镇/街办“三个一”(篮球场、健身房、健身器材)、村/社区“三个一”(篮球场、多功能活动室、健身器材)的公共体育设施新标准和全民健身补短板项目要求,逐年实施,强力推进。

  2亿多元建设240个健身场地

  徐明非说,今年,陕西省体育局统筹2亿多元,重点支持建设240个左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扎实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人口集中点体育设施提升,加强现有场地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到期器材维护更新;持续建设渭河、延河、汉江、丹江红色健身步道、户外健身步道六大重点工程,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重点把“新建居住区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使用”这一刚性要求落到实处,会同资源、规划、住建部门开展专项督查。

  陕西省将围绕“社会价值、地域特色、群众喜爱、影响力大”标准谋划赛事,全力办好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群众组比赛,继续办好群众足球三级联赛、篮球和羽毛球城际联赛,推动新增乒乓球、三人制篮球2个联赛开展;建立群众品牌赛事活动目录,开展最佳赛事评选活动,做实“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推进项目业余等级的评定工作,持续推广广播体操和工间操开展,支持社区举办运动会等,形成以市县为重点、省上示范引领、省级中心指导参与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尽享体育欢乐时光;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持续巩固和扩大“5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做好陕西省滑雪大会等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大力推广冰雪运动进机关、进校园等活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

  今年,陕西省体育部门将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健康监测,计划完成年度上报有效数据达20万例;省、市、县将同步开展体育健康行“五进”活动,不断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场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好健身指导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医生双向技能培训,试点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门诊,落实推广常见慢性病预防干预项目和方法,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打通体育部门和协会之间的渠道,实现大众项目协会全覆盖,使县级各类协会发展壮大、体育社会组织发挥出骨干作用,让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应有尽有,各类活动丰富多彩。

  徐明非表示,在推进《意见》落实中,陕西省将以更灵活的体制机制、更均衡的资源布局、更绿色的健身载体、更丰富的赛事活动、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更科学的运动方式、更浓厚的社会氛围、更大的要素支撑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体育对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不负时代赋予体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担当。

  “到2025年,陕西省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将更完善,健身设施更加丰富,赛事活动更多,科学健身指导更加普及,三秦百姓健身热情更加高涨,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8名,带动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500亿元。”徐明非说。

  本报兼职记者 宋耀武  

相关阅读

© 2003-2023 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hina Interactive Sports Technology Invention Co., Ltd.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port@sports.cn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05094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2211004945客服及报障电话:010-67158866-800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30713号-1客服及报障邮箱:800@sports.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083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807号   华奥星空(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