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体育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2-08-15 08:06中国体育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体育紧紧围绕“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陕西省发展新定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迈上全面建设体育强省的新台阶。

  以人为本 释放公共体育场馆最大红利

  2012年2月28日,陕西省公共体育场馆从这一天起全面向周边群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自此,在不断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的进程中,持续释放公共体育场馆的平台能量,传播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下,陕西不断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政府补贴政策。十年来,陕西以省本级政策为带动,申请国家补贴全省公共体育场馆3.2亿元,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极大地释放了公共体育场馆的红利。

  “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开放;国家鼓励其他各类体育设施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开放”“收费的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在全民健身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免费向社会开放”被写入2007年9月27日经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的《陕西省全民健身条例》。

  2009年,“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开放;国家鼓励其他各类体育设施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开放”被写入第560号国务院令《全民健身条例》。

  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下,经过全国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实践,如今,“免费和低收费开放的体育场地设施,按照有关规定享受补助”被正式写入新修订的体育法第八十四条。这将进一步推动各级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周边群众免费低收费开放,更大程度地与人民群众分享体育发展成果。

  申办全运 推动陕西体育场馆提档升级

  申请承办全运会,对于体育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陕西而言,道路艰辛。从全运会启动申办制以来,陕西体育人始终矢志不渝、砥砺前行。从申办第十届全运会开始,特别是2012年以来,持续加大申办力度,直至第十四届全运会申办成功,全运会的筹办工作终于进入了陕西时间。

  补短板,首先从场馆建设开始。按照“能用不改、能改不建、全省布局、保障重点”的原则,陕西筹办全运会的场馆布局,在确保主办城市承接70%比赛任务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全省体育场馆建设平衡,最大限度改造利用现有场馆设施。在节俭办赛的前提下,53个场馆设施的建设任务精准分布到全省13个赛区,为改建和新建体育场馆的赛后综合利用长远谋划。

  第十四届全运会所需的30个新建体育场馆和23个改造提升场馆,极大地改善了全省各市区的体育场馆面貌。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拥有体育馆的覆盖率100%,拥有一场一馆(标准体育场和有看台的体育馆)的覆盖率为92%,拥有一场两馆(标准体育场、有看台的体育馆和游泳馆)的覆盖率为85%。

  陕西全运会体育场馆工程建设的最关键时刻,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打乱了原有的施工安排,全运会的场馆建设工作一度面临诸多挑战。

  为保障“防疫不松、工期不变”,项目实行“全封闭、零流动”的管理方式。“原有人员不出场,外来人员不进场。”工人从工地到宿舍,全程由专车接送。

  走绿色通道。12000平方米的塑胶跑道物料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由意大利运抵西安,确保承办全运会开幕式和田径比赛的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在2020年7月1日正式竣工交付。

  负责西北大学体育馆建设的西大副校长奚家米说:“我们通过科学管控,让工地同时在岗人数达到800人,不间断施工抢回了工期,如期完工。”

  赛事组织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效率、抢工期、赶进度,确保新建或改造的场馆设施全部按期完工,创新了一个又一个的“陕西速度”和“全运奇迹”。

  赶工期并不意味着降标准。经过54场测试赛和开幕式前部分正式比赛的检验测试,所有场馆的硬件设施、运行流线、服务保障等均达到或超过办赛要求。承办开幕式和田径比赛的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可容纳观众6万人,获得国际田联一级场地认证。

  筹办十四运会期间,陕西省积极推进健身设施、组织服务、科学指导、体育竞赛、体育文化、场馆开放、健身活动和智慧平台八大全运惠民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3.93亿元,建成710多个健身设施工程项目,重点推进40个全运惠民示范工程、46个重点工程,建成一大批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多功能健身场地。同时,全省各地大力开展城市综合治理,推进街景立面美化提升、交通秩序整治等工作,努力提升城市品质,为成功承办十四运会创造了良好条件,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点赞。

  健身设施 在全运效应带动下实现翻番

  十年来,陕西统筹各类资金逾15亿元,组织实施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全民健身器材配送工程17921个,建设全民健身示范区示范带工程、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及各类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多功能健身场地229个,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体育器材配送工程300个,汉江、丹江、渭河、延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西安军工城幸福林带健身长廊等一批重大健身设施项目已全面完成。

  以筹办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为契机,全省各级政府加大体育场馆供给,全省建成各级各类体育场馆设施3.5万个,新增场地面积3100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由十年前的0.9平方米,增至如今的1.97平方米,翻了一番。

  伴随着群众身边健身设施的不断完善,十年来,全省各级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数量逐年快速上升。从十年前的每年不足600场次,到2021年底,已达到1300余场次。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点经过十年的持续建设,从最初的零基数,到如今已实现全覆盖。社会体育指导员由十年前的17000名,发展到如今的10万余名,全民健身、科学健身的氛围在三秦大地更加浓厚。

  为加快群众身边的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十年来陕西省体育局联合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和规范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暂行办法》《关于加强新时代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的意见》《陕西省体育社会组织规范管理暂行办法》《全省性体育社会组织办事服务指南》等一系列规范和扶持政策,打通了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路径。十年间,累计安排经费5000多万元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体育社会组织的活动办赛能力明显提升,纽带桥梁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十年间,全省性体育社会组织总数从十年前的33个增加到102个,全省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从十年前的不足500个,增加到近1600个。

  竞技体育 人才金字塔结构更加稳固

  过去的十年,是陕西学校体育改革快速推进和体育技能培训市场化快速发展的十年。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十年前的不足百家,发展到如今的765家。

  在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机制逐年蜕变的十年间,陕西省目前有各级各类体校共计64所,省级重点体校10个,省级后备人才基地56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1个,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8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32所,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6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1个。在训的业余训练人数从十年前的9800人,发展到现在的29492人。

  业余训练基数的扩大,快速推动着高水平训练和竞技体育竞争实力的提升。十年来,在陕西建成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7个、奥林匹克高水平田径单项基地6个、田径耐力项目高原人才开发计划项目1个、西部地区传统优势奥运项目后备力量基地5个。陕西省优秀运动队优秀运动员从十年前的698人,扩充到如今的1300余人。

  十年间,陕西竞技体育在国际国内大赛上共获得奖牌932枚,其中金牌352枚、银牌278枚、铜牌302枚。其中,在伦敦、里约、东京三届夏季奥运会上,陕西为国家共夺得金牌2枚、银牌5枚、铜牌1枚。在仁川、雅加达两届亚运会上,陕西运动员共获得金牌10枚、银牌4枚、铜牌2枚。

  体育改革 助力各类主体融入体育发展

  不断深化体育改革,深入推进体教融合、体医融合、体旅融合,持续为体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拓展新的空间、挖掘新的潜力,是陕西体育近十年发展实践总结的一条重要经验。

  2021年7月20日,陕西省体育局、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就是在省运会中增设大学生组,将省中学生运动会与省重点项目少儿运动会合并为陕西省学生(青少年)运动会;省级青少年年度锦标赛项目与省运会项目实现全面对接。两厅局决定共同拟定每年的学生(青少年)体育赛事计划,整合各单项协会和学生体协的资源。同时建立分学段、跨县区的分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为推进体医融合、医养结合,发挥体育在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2018年10月23日,陕西省体育局与陕西省卫计委签署《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一项重要举措:在全国率先培养开具运动处方医师500名以上,并实现医生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交叉培训制度化、常态化,全方位、全周期服务于三秦人民的健康与幸福。

  十年间,陕西举办的具有旅游特色的品牌赛事由小到大、由少变多,西安国际马拉松、西安城墙马拉松、杨凌马拉松、安康汉江龙舟赛、秦岭山地越野挑战赛、宝鸡太白山登山节等赛事参赛规模不断扩大,让赛事与旅游双向拉动的效应更为凸显。跟着赛事去旅游,成为新的旅游风向标。

  2016年12月15日,陕西省体育局与陕西省旅游局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高度社会化的品牌赛事,以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为基础,发挥各自优势,在运动休闲小镇、自驾车与房车营地、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美丽乡村等项目强强联手,共同推进体育旅游深度融合。

  2021年4月西安市印发的《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支持浐灞生态区、体育夏令营等中小学生体育旅游线路;配合“三河一山”生态绿廊建设,新建全民健身绿道达到200公里,将渭河西安段沿岸全民健身长廊、灞河右岸滨水景观带等“三河一山”重点项目打造为体育休闲消费新场景。以翠华山登山节、冰雪运动等为抓手,打造翠华山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推进建设集运动健身、体验旅游、田园康养于一体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促进体育赋能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十四运会筹办成果,谱写陕西体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赋予陕西体育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和光荣使命。站在新起点上,陕西省体育局着眼大局、着手细微,狠抓纪律作风建设,推出“全体干部大学习、深入基层大调研、党性修养大锤炼、业务技能大比武、环境卫生大整治、制度机制大清理、廉政风险大排查、纪律作风大整顿、工作效能大提升、保密安全大检查”十个专项行动,致力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专、作风优良、勇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在持续深入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加优良的工作作风,推动陕西体育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撰文 别卫青 宋耀武

相关阅读

© 2003-2023 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hina Interactive Sports Technology Invention Co., Ltd.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port@sports.cn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05094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2211004945客服及报障电话:010-67158866-800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30713号-1客服及报障邮箱:800@sports.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083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807号   华奥星空(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