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健康中国 太极拳健康工程实施三年成果丰硕

2017-03-09 14:21中国体育报

  自2014年起,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着手策划、论证,并实施了“太极拳健康工程”。三年来,中心抓住有利契机,不断探索和实践,已初步打造出“太极拳健康工程”品牌。

  随着国家《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相继出台,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多次召开“太极拳健康工程”专题会议,组织专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了总体方案、阶段计划和具体措施,并将其纳入中心重点工作,由中心主管领导主抓,社会活动部具体负责实施,各省市区武术主管部门及武术协会积极配合、强力推进。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秋平介绍,太极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武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拳种,长期以来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而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要扶持推广太极拳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太极拳作为中国文化的特色名片和健康有效的健身方法,已得到国人的公认,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长期习练太极拳的人口约4000万,仅焦作、邯郸、成都三个太极拳特色城市,习练人数就超过500万人,太极拳在我国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在深入研究和推广太极拳运动,它已成为一种最受世人欢迎的健康时尚运动之一。

  张秋平介绍,“太极拳健康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总局武管中心正组织专家组编写《太极拳健康指导手册》,将为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做好基础性工作。同时,“太极拳健康工程”被列为总局武术研究院重点课题,太极拳各流派技术得以被深入研究和梳理,满足大众需求、简单易学的系列教材也被陆续创编。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心召开了多次全国性的专家研讨会,举办了4次全国性的培训班。为在全国形成一个全覆盖的组织网络,中心积极探索以中国武术协会为龙头,以各省市区武协为主线、以各县(市)、区武协为基点,以全国100个“武术之乡”为重点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张秋平介绍,为形成太极拳竞技交流的赛事平台,中心和中国武协重点打造了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3个大型国际太极拳系列品牌赛事。通过这些品牌赛事的举办,不断扩大太极拳的国际影响力,树立太极文化的世界品牌。

  2015年至2016年,全国共举办国内外太极拳赛事约20项,参加人数近2万人。尤其是从2015年开始,全国太极拳公开赛采用分站积分赛制,吸引了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积极参与,每站参赛人数都超过1000人。2016年这项赛事增加到7站,全年约有6000多人参加了比赛。

  近年来,中心重点培养了一批太极拳技术骨干,加强了太极拳从业人员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太极拳骨干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起一支懂政策、精业务、讲团结、重科学的太极拳健身指导员骨干队伍。2015年至2016年,中心共举办骨干培训班18期,培训骨干人员逾3000人。

  张秋平介绍,中国武协以武术会员、段位制为依托,充分利用协会和段位制网络,建立太极拳习练者数据库。一方面全面掌握太极拳习练人数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为太极拳习练者提供赛事信息、教学信息、资料查询等服务。目前,太极拳会员注册人数约为20万人,太极拳段位人数约为40万人。

  2017年,“太极拳健康工程”将——

  争取更多支持 争取更多参与

  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将着力抓好以“太极拳健康工程”为主的太极拳系列活动。中心社会部负责人刘志华介绍,今年“太极拳健康工程”将结合社会武术其他活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为实现建立起太极拳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打好基础。

  据介绍,今年中心将继续完善技术体系、出版技术教材,争取完成《太极拳健康指导手册》及“太极拳健康工程”系列技术教材,为大众提供科学健康有效的太极拳锻炼方法。

  同时管理部门将继续完善“太极拳健康工程”组织机构,形成组织网络,继续以各级武术协会为依托,布好点、建好站、形成面,力求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全面推广。

  今年,中心还将加大培养组织人才,建立技术队伍。将进一步加大对太极拳骨干人员的培养,包括组织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太极拳的习练队伍中来。

  同时,今年将不断扩大赛事平台,带动大众参与。据了解,2017年全国太极拳公开赛将改为更加合理的分区赛,在方便太极拳爱好者参赛的同时,也减轻其经济负担。此外,在今年的全运会上,太极拳也将首次列为群众性比赛项目,这无疑将为太极拳爱好者们提供一个更高的赛事平台。

  为切实抓好“太极拳健康工程”工作,2017年中心还将结合社会武术其他活动,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和资金,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为实现建立起太极拳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打好基础。同时,针对太极拳运动参赛人数众多的特点,还会着重强化安全管理、场次安排、场馆利用等。

  武术被列为全非

  青运会比赛项目

  本报讯 近日,武术被非洲奥委会协会正式列为第三届全非青年运动会比赛项目。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席、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向非洲武术联合会及非洲各会员国致以祝贺。

  全非青年运动会是由非洲奥委会协会主办、四年一届的综合运动会,是专为14-18岁青年运动员举行的非洲最高综合赛事,在非洲规模仅次于全非运动会。第三届全非青年运动会将于2018年7月17-27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来自非洲各国的青年运动员将在29个项目进行角逐。在国际武术联合会及其洲际会员非洲的长期共同努力下,武术最终成功被列入第三届非洲青年运动会。

  于再清在向非洲武联和非洲各会员国的祝贺中表示,在2014年南京青奥会期间,国际武联参加了“南京2014体育实验室”武术项目展示,并经国际奥委会批准成功举办了“南京2014青年武术比赛”,向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展现武术的独特魅力。此次入选全非青运会,是武术与青年奥运盛会的又一次亲密接触, 是武术进一步走向世界的一个里程碑。武术是深受广大非洲青年喜爱的一项运动。相信武术比赛将在全非青运会上大放异彩,为非洲的武术发展升起希望之星,在全民中掀起一股新的武术热潮。

  非洲武联主席、国际武联副主席谢里夫·莫斯塔法表示,为推动武术在非洲大陆的普及和发展,国际武联与非洲武联一直不懈努力,在经济和技术上为非洲各国会员提供援助,积极推进武术在非洲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进程,“当收到武术进入2018全非青运会的消息时,我们感到十分激动,并第一时间将喜讯转告非洲各会员国,收到他们欢呼的回信。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终于梦想成真了。”

  日前,非洲单项体育联合会协会正加紧与各运动项目洲际联合会联络,近期内将完成各比赛项目技术代表的任命工作。3月17-19日,该协会还将召集各项目技术代表赴阿尔及利亚进行首次会议,讨论下届全非青运会各项目的场馆定址、竞赛规则、选拔资格等有关技术问题。

  此外,非洲单项体育联合会协会官员称,为符合下届在2018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青奥会选拔赛的截止日期,2018全非青运会的举办时间将有可能在后期作相应调整,调整后会及时通知非洲各国奥委会和非洲各运动协会。 (方莉莉 罗盘)

  2016年,“太极拳健康工程”——

  围绕任务目标 实现“四个一”

  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围绕任务目标,通过品牌项目的实施,基本实现了“太极拳健康工程”第一阶段的“四个一”目标: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技术体系、一个全面覆盖的组织网络、一个竞技交流的赛事平台、一个普及推广的培训系统。

  建立科学规范的技术体系

  “太极拳健康工程”的技术体系包括一本手册、一套技术教材、一个竞赛模式及规则。

  2016年,中心注重规范化建设,组织专家根据太极拳教学标准,编写《太极拳健康指导手册》,为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做好基础性工作。同时,中心将“太极拳健康工程”列为中心重点课题,对太极拳各流派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梳理,创编了满足大众需求、简单易学的系列教材。

  通过北体大武术学院、上海体院、邯郸学院及河南省武管中心等4家重点单位参与研究和试点,确定了“太极拳健康工程”的太极拳及太极推手等基本技术内容。

  建立全面覆盖的组织网络

  “太极拳健康工程”的组织网络包括中国武协、地方武协和基层武协三级组织网络。

  2016年,以各级武协为依托,以全国100个武术之乡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实施“太极拳健康工程”组织网络,初步形成了省(市)、区县、上下联动的机制。同时发挥各级武协的主体作用,整合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参与,加强各部门合作,为2017年全面实施“太极拳健康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和组织保障。

  建立竞技交流的赛事平台

  “太极拳健康工程”的赛事平台包括国际和全国两大赛事交流平台。

  2015年,中心创建了全国太极拳公开赛系列赛的新平台,在国家、省(市)、区县三个层面,形成了赛事的三级联动雏形。太极拳公开赛是中心为适应社会武术发展的新形势、推动社会武术向职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太极拳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的贡献率,而精心组织、策划的一项太极拳专项赛事。

  2016年,全国太极拳公开赛共分6个分站赛和总决赛,分别于5月15日至17日、6月2日至4日、6月26日至28日、 8月12日至14日、 9月21日至23日、 10月28日至30日、11月20日至21日在福建省邵武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四川省宣汉县、吉林省四平市、贵州省安龙县、四川省峨眉山市、河南省温县举行了分站赛和总决赛,参赛人数6000多人。

  与此同时,中心高度重视太极拳的国际推广,充分利用太极拳的文化影响力,重点打造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等3个国际太极拳系列品牌赛事。通过品牌赛事的打造,共同打造享誉世界的太极文化品牌。

  建立普及推广的培训系统

  “太极拳健康工程”的培训系统包括培养骨干队伍和举办全国性、区域性及行业性等各种形式的太极拳培训活动。

  中心重点培养打造一支德技过硬的太极拳推广骨干队伍,并通过太极拳为主的“走基层”、举办全国“太极拳培训班”等一系列培训活动,拓展了太极拳培训和推广的新渠道,初步建立了太极拳培训的新系统,为实施“太极拳健康工程”提供人才保障。

  2016年,中心举办了以太极拳为主的“走基层”、“太极拳推手培训”等一系列太极拳培训活动。活动以“送技术、送服务、送书籍”到基层为宗旨,以教学辅导为主要形式,促进了太极拳在基层的推广普及,实现了预期目标。太极拳的各类培训活动10期,参与人数逾10000人。

  以太极拳为载体

  形成特色服务体系

  “太极拳健康工程”以武术中群众喜闻乐见的“太极拳”为载体,旨在形成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科学规范的太极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按照工程实施方案,到2030年,我国将建立起以“太极拳健康工程”为核心的太极拳公共服务体系,培养一支稳定的太极拳核心骨干队伍,完成社区、乡镇太极拳辅导站点的基本覆盖,实现太极拳习练人数近亿人;促进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推动太极拳事业和太极拳产业协调发展,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太极拳文化品牌,使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保护好太极拳核心的文化遗产,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太极拳文化“走出去”。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社会部负责人刘志华表示,在共筑“中国梦”和体育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太极拳健康工程”将充分利用太极拳独有的健身文化资源,努力打造“太极拳健康工程”文化品牌,树立太极拳健身的良好社会形象。形成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全民太极拳健康服务网络,同时扩大太极拳习练人口,建立太极拳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太极拳全民健身工作的深入开展。这项工程将力争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惠民为民的民生幸福工程。

  刘志华介绍,“太极拳健康工程”工作目标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是构建规范体系,服务基层百姓。总局武管中心将加强太极拳自身技术体系的规范,建立太极拳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做好推广“太极拳健康工程”的基础工作;构建起以学校、社区、乡镇、企业、机关和部队连队太极拳辅导站为基点,以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线,形成点线结合、覆盖面广的太极拳健康服务网络。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民群众对太极拳健身的需求,实现太极拳“六进”的目标,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

  其次,打造精品项目,树立品牌形象。太极拳具有广泛的文化资源优势,中心将打造“太极拳健康工程”文化品牌,建立起全国三级联动的太极拳公开赛系列赛大平台,构筑起接地气的太极拳大众品牌赛事,向社会传递太极拳健康正能量,形成传播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健康养生文化的主流。

  第三,加强骨干培训,强化科学健身。太极拳骨干师资力量是太极拳健康工程普及推广的主要力量。中心在工作中将一方面发挥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段位制技术指导员和考评员以及社会的资源优势,举办各种太极拳健康技术培训和理论宣讲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使其成为“太极拳健康工程”的主力军;另一方面,要广泛培养“太极拳健康工程”的青年志愿者,建立起一支懂政策、精业务、会团结、讲科学的太极拳健身骨干队伍,推动“太极拳健康工程”的开展。

  第四,挖掘健身内涵,搭建沟通平台。刘志华表示,太极拳的健身内容十分丰富,要深入挖掘太极拳的健身内涵,不断推出太极拳健身新品和精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同时要更好地发挥网络和新媒体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搭建起太极拳健身的沟通交流平台,建立“太极拳健康工程”网络交流平台,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推动太极拳运动的广泛开展。

  本版稿件除署名者外由本报记者蒋亚明撰写

相关阅读

© 2003-2021 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hina Interactive Sports Technology Invention Co., Ltd.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port@sports.cn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05094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1911003343客服及报障电话:010-67158866-800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30713号-1客服及报障邮箱:800@sports.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083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807号   华奥星空(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