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于7月9日面向社会开放,标志着这座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正式启动了“后冬奥时代”的可持续运营。据统计,开放首日上午有近千人率先感受“冬奥冰”。
开放后的“冰丝带”呈现丰富的冬奥文化游览服务,包括冬奥标志性景观和赛时纪录墙打卡、场馆二十四节气门和冬奥公共艺术作品展示、冬奥特许商品和北京礼物商品售卖、奥运文化和徽章展等特色内容。
在国家速滑馆东侧首层,游客可以通过建筑模型了解场馆建筑、结构形式和“冰丝带”泛光效果。这里还集中展示了屋面索样板、“冰丝带”样板和幕墙玻璃样板。进入场馆比赛大厅,游客可以现场感受“中国方案”带来的震撼、荣耀和自豪。
通过位于场馆东侧二层看台区的制冰模型,游客可以直观了解国际领先的二氧化碳跨临界蒸发直冷制冰技术。不仅如此,“冰丝带”还先期开放约6000平方米冰面供公众滑行。冰场内设有冰鞋租赁区、准备区、休息区等便利服务。现场景观布置保留了冬奥会时期的全部奥运元素。游客不仅可以亲身体验“最快的冰”,还可以站上领奖台,体验奥运荣耀,和“冰墩墩”合影留念。
据了解,国际滑冰联盟(ISU)卓越中心已落户“冰丝带”。未来,它将成为世界滑冰运动的国际交往中心、培训中心、训练中心,有助于推动滑冰运动在全世界和中国更好地推广普及,提高滑冰运动的竞技水平,也将成为北京冬奥会的重要遗产。“冰丝带”场馆内12000平方米的世界最大冰面能满足举办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等多项赛事,以及大众进行多种冰上活动的多功能需求,赛后可同时接待超过2000名市民开展各类的冰雪运动。
与此同时,“冰丝带”在场馆外打造了“冰丝带”湖、盲人足球场、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赛道的冬奥文化集群,使“冰丝带”成为“冰雪两用”场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冬季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后奥运时代,“冰丝带”将致力于成为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冰雪运动中心,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和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亮丽名片。
本报记者 田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