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符合条件的健身场地设施要应开尽开、能开尽开,以此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
据悉,青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主要分为公共体育场馆、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社会资本投资兴建的场地设施和学校、事业单位健身场地设施等四大类。《通知》提出,区分类别扩大健身场地开放范围,四大类场地设施具体开放情况为:
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体育场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5小时,全年开放时间不少于330天,公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全民健身日免费向社会开放。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户外健身器材每天免费开放时间不少于12小时,其他场地设施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5小时,全年不少于330天,国家法定节假日、全民健身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
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的场地设施,要强化公益属性,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
学校健身场地设施,要在保障正常教育教学以及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主要时间段为早晨学生未到校之前、下午学生放学后,以及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等。此外,《通知》还要求,事业单位要带头开放可用于健身的空间。
据当地体育部门介绍,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连续7年被列入青岛“市办实事”项目。2021年,青岛新建全民健身场所260处,推动全市34个山头公园规划建设体育设施。目前,当地共建有健身设施1万余处,基本建成了城区“8分钟健身圈”,农村基本实现了健身设施全覆盖。
今年以来,青岛市体育局在全市多处社区考察适合建设健身设施的场地场所,挖掘市民身边可利用土地和场地资源,计划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户外运动设施等群众身边健身场地和设施50处,深度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按照数字城市建设要求,全市年内计划设计完成“全民健身一张图”,建设内容包括智慧体育平台、公共体育场馆一码通城、公共体育场馆全息感知体系,提升全民健身智能化、信息化、便利化水平,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参与体育运动。
除了持续建设全民健身设施之外,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当地体育部门创新求变,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全民健身活动新模式,依靠数字体育促进线上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比如,云走齐鲁线上万人健步走、青碳行520为爱奔跑等。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健身去哪儿”仍是百姓关心的问题,也是推动全民健身向更高水平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青岛此次发布的《通知》,回应的正是市民“健身去哪儿”的呼声。
本报记者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