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记者 李雪颖 曹彧
近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体育教育的相关话题也一直是全国各界别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今年“两会”,委员们继续积极为青少年体育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取得了成效。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实现全民健康、人人体魄强健,青少年这一基础要打好。”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杨桦说,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对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在调研中发现,家长、老师、学校、全社会开始重视青少年体育问题了,但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势头还需要加强。部分中小学校平时能够坚持开设体育课,但是一到期末考试等时间点,体育课就被占用,又被换成了数理化,学校体育开展的各环节都需要严格的落实、检查和督导。”杨桦强调。
“我们很多研究生现在身体素质不好,加点班就说心脏不舒服,这样到了工作岗位上怎么能适应高强度的工作要求和国家的发展需要呢?”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刘昌俊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少年强中国强,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关乎国家未来,刘昌俊同样关注着青少年体育的开展。刘昌俊说:“现在学校体育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但是孩子们的活动量跟我们小时候比不是一回事,体育课的强度达不到让学生出汗的效果。几十年前的体育课是真正的锻炼,能出汗,现在很多学校开设的都不是真正的体育课。”
今年刘昌俊所在的民盟界别,经过调研,提出了关于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为学校放手开展体育课解决后顾之忧的建议。“因为学生受伤害,纠纷很多,很多学校不敢开体育课。因为一旦体育课上有学生受伤,家长闹到法院,基本上判学校担全责,所以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刘昌俊说,体育课的伤害有各种原因,有学校原因的学校应该担责。但如果是偶然因素,就应该谨慎处理,不能把学校弄得不敢开体育课。这里说的法律法规需要涵盖很多层面,具体处理时还会涉及事故鉴定,包括发生体育事故的原因等,然而这方面的取证很难,还需要教育、法律等各类政府部门协同。
谈及体教结合,曾多年在基层专业队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八一体工大队原队长钱利民很感慨。他说:“需要转变观念,走出体教融合的道路。现在高校发展很快,对于青年运动员来说吸引力非常大。过去八一队是塔尖,现在八一队招人都不容易,家长都想让孩子考大学。我们很羡慕名牌大学的专业队,像清华、北大这些学校的专业队水平很高。”
钱利民建议,要从学校找出路。“今后体育的发展在学校,精英也在学校。我们要转变观念,不然就失去了机遇。高校有人才,有资源,场馆建设也好,但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专业队师资力量雄厚,苦于基础教育薄弱。这就要解决体育与教育分离的问题,在学校体育方面实现突破,让好的师资力量进入校园,给予政策倾斜,走出一条体育与教育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