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报道

  十五运会开幕在即,十五运会组委会于11月8日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十五运会组委会广东、香港、澳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地赛事筹备、服务保障等情况,目前三地均已准备就绪,静待11月9日十五运会开幕。

  广东:科技+绿色+融合+人文,亮点纷呈

  科技全运方面,广东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遴选130多款体现办赛水平、增强参赛体验、提升观赛效果的高科技产品,让赛事运营“智能化”、竞技训练“科学化”、观赛体验“沉浸化”。

  绿色全运方面,将绿色、低碳、可持续融入赛事的每一个细节。在场馆建设上,广东赛区90%以上的场馆都是利用现有场馆进行维修改造提升,同时不新建运动员村。通过引入节能环保材料、高效机电设备、智慧照明系统、多场景分布式光伏等提效减碳技术,建成一批高星级绿色场馆、近零碳场馆和零碳场馆。

  融合全运方面,粤港澳三地密切协作、深度融合。如在会徽设计上,十五运会的会徽由广东木棉花、香港紫荆花、澳门绿莲花的三朵花瓣交叠旋转,形成同心礼花图案,体现大湾区同心同源、交融互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奖牌“同心跃”、普通话和粤语版会歌《气势如虹》,都彰显三地深度融合。

  人文全运方面,十五运会是中华传统文化、粤港澳大湾区魅力的集中展示。比如,将武当、少林、咏春等中华传统武术的精髓融入开幕式表演,通过非遗元素与民族民间艺术有机融合。设计推出23条十五运会城市特色旅游线路,涵盖广府文化、潮汕美食、客家风情、滨海度假等主题,精选广东省夜游、夜食、夜购、夜娱的60个代表性夜间文旅消费场景供游客打卡,让八方来客感受温暖深厚的情感内核。

  香港:场馆准备就绪,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

  目前香港各竞赛场馆已准备就绪,制定了详细的安保计划、人群和交通管理安排及应变预案,确保赛事顺利、安全。赛事期间,香港赛区赛事指挥中心将全程监察各项运行数据,统一调度,并与十五运会赛事指挥中心保持联系。各比赛场馆也分别设立了场馆指挥中心,确保场馆运作和赛事执行顺畅无阻。

  十五运会沙滩排球和男子手球已在香港开赛,沙滩排球已完成了120场赛事,11月8日晚诞生香港赛区的第一金。男篮U22、七人制橄榄球、高尔夫球、场地自行车、铁人三项和击剑等也将在香港上演超过100场精彩赛事,诞生38枚金牌。

  香港派出超过600名运动员及大约270名随队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参加28个竞赛项目,超过1800名群众选手和工作人员参加23个群众项目,创下香港自1997年参与全运会以来的新高,较上届增加近4倍。

  全运会期间,将有2100多名运动员、1000名代表团官员和800多名技术官员参与香港赛区赛事,另有数百名媒体记者来港采访。

  澳门:全方位保障,彰显文化魅力城市温度

  自赛事筹备以来,澳门与广东、香港建立了高效务实的联络机制。粤港澳三地在跨境赛事、口岸通关、竞赛组织及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紧密协作,保障了赛事筹备的无缝衔接,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优势,为赛事的顺利举行奠定坚实基础。从5月到8月,澳门赛区先后完成了乒乓球、篮球、排球等所有项目的运行测试,塔石体育馆、东亚运动会体育馆等场馆经过实战检验已投入运作。指挥中心、国际广播中心及主新闻中心已正式运行,为赛事提供全方位保障。

  目前,各代表团、技术官员陆续抵达澳门。同时,澳门400人的体育代表团陆续参赛。

  澳门将举办乒乓球、女排等热门项目,将充分发挥国际赛事组织经验和中西文化交融特色,推动“赛场即景点、观赛即旅游”的融合模式,善用场馆周边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多样的“吃住行”选择,为所有参与者提供舒适便利、专业安全的体验。全运会期间,澳门还将举办文化展示、音乐会等各种“中西合璧”文体表演彰显澳门的文化魅力、城市温度,扩大全运会的国际传播,展示中国体育事业成就。(黄心豪 傅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