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2-03-29 08:26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推动“十四五”时期全区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附件: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

                                       2021年12月31日

    附件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目  录   

  一、“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二)机遇与挑战

  (三)存在不足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积极培育体育健身休闲产业

  (二)重点发展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三)培育体育消费市场

  (四)发展体育培训产业

  (五)发展马术运动相关产业

  (六)夯实冰雪运动产业项目基础

  (七)发展智慧体育产业

  (八)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协同引领

  (二)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三)加大财政金融扶持

  (四)加强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五)提升体育市场监管水平

  (六)创新体育社会治理方式

  (七)强化监督评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开局时期,也是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关键阶段。内蒙古体育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为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总体部署,结合内蒙古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面对国内外经济复杂严峻的新形势,内蒙古体育产业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市场主体为目标,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319亿元,增加值为145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0.9%。从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看,体育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增加值为124亿元,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达到85.5%,其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规模最大,增加值为55亿元,占全部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0%。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的增加值为18亿元,占全部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2.2%。

  2.场地设施不断完善。截止2020年底,全区体育场地58052个,体育场地面积5201.8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16平方米。全区旗县(市、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为93.3%,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覆盖率为90.8%。公共体育设施全部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

  3.体育组织不断扩大。目前,全区共有旗县级以上体育社会组织2239个,每万人社会体育组织0.9个。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5.3万人,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2.1人。每年平均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200余次,累计参与人数为900余万人次。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命名10家体育产业基地。截止目前,内蒙古已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1家、示范单位2家、示范项目4个,19个项目入选《2018年全国优选体育产业项目名录》,为培育发展规模大、效益高、有特色的体育产业提供了平台。

  4.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内蒙古体育消费需求正从传统的体育制造用品初次消费转向娱乐性消费、观赏性消费。城市体育活动逐步融入大型商场,体育场馆已经形成体育消费中心。城市周边的农业区、旅游区、户外活动区逐渐成为体育消费热点地区。建立了助力全民健身的智慧体育服务平台,通过发放“体育消费券”等多种形式,引导、激活和释放内蒙古体育消费市场活力,提升和带动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动力。

  5.产业融合初见成效。以特色项目为引领,多种形式推进体育、健康、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宜居等多种功能叠加的运动特色小镇建设。与东北三省体育和旅游部门联合成立了“东北区域体育旅游联盟”。利用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赛事、精品线路、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等品牌效应,以运动项目产业化发展为核心,举办特色体育赛事,车、马、冰雪、那达慕等品牌赛事基本形成。

  6.体育彩票销量不断增加。内蒙古体育彩票业增长迅速,“十三五”期间累计销售267.2亿元,增长率达到122.04%。其中,2020年,累计销售45.38亿元,销售量占彩票市场份额首次达到61%以上,全年累计筹集公益金12.25亿元。

  7.足球改革成效明显。内蒙古足球协会改革进展顺利,社会足球发展迅速。“十三五”期间,累计培养等级教练员11199人,等级裁判员4618人,全区注册足球运动员达16635人。创建自治区级青少年足球俱乐部113所,年平均足球比赛达1.6万场次,直接参与人数达34万人次。建设社会足球场地775块,超额完成“十三五”社会足球场地建设任务。

  (二)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等大有可为。以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内蒙古国际马术节等为代表的大型品牌赛事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发展。深化体医融合,通过全民健身降低医疗费用,预防疫病;深化体旅融合,创新开发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深化体教融合,提升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社会体育培训机构提供发展机遇。内蒙古应把握发展机遇,紧抓重点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完善全民健身多元保障体系,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提升体育发展质量和效益。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要不断加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培育强大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激发更多体育领域投资,不断夯实基础,形成推动内蒙古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存在不足

  内蒙古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体育市场日趋繁荣,但监管体系不健全;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但体育产品消费需求不足;体育服务业快速增长,但利润空间还未充分释放;体育产业融合全方位挺进,但还未形成系统突破;以冬运会为标志的冰雪产业前景无限,但消费人群还需扩大;大健康产业需求旺盛,但企业主体还不充分;特色体育产业有所发展,但体育品牌培育还需要时间;政府出台了若干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政策,但政策落地仍需加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补齐短板为重点,充分发挥内蒙古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激发体育消费潜力,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提升体育产业专业化、品牌化水平,推进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增加体育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积极培育和开发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满足新常态下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

  2.坚持市场主导。遵循体育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挖掘发展潜力,拓展发展空间,扩大体育消费。

  3.坚持创新引领。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通过规划引领、标准引导,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扶持培育新型体育业态,释放体育资源潜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4.坚持示范带动。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推动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为核心的体育服务业发展,坚持特色引领和示范带动,积极培育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   

  5.坚持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繁荣文化、改善民生、健身消费、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作用,推进体育产业门类和业态全面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健康、旅游、文化、养老、建筑、信息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空间布局不断均衡、业态优势稳步凸显、项目特色明显提升、创新能力逐步显现、服务占比持续增加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建立一批体育产业基地和特色重点项目,体育产品多样化,服务层次多元化,赛事体系丰富化。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基本完善,体育产业治理能力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体育产业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使体育产业成为推动内蒙古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具体目标: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左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达到38.5%,推动形成旗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三、主要任务

  根据盟市产业资源差异,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乌兰察布市为“一心”,以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和通辽市为“一环”,以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为“两带”,围绕“一心一环两带”对产业示范工程进行布局。

  (一)积极培育体育健身休闲产业

  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业,完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市场满足健身休闲多元化需求的新格局。培育具有市场潜力的户外运动项目,鼓励研发线上健身产品,创新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运营新模式,通过预约服务、远程指导、沉浸式体验等扩大优质服务覆盖面。支持体育场馆以体为主、复合经营,完善多元功能、提升运营效益,打造观赛、健身、消费、社交体验式新场景。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健身休闲企业,鼓励各盟市推出特色鲜明的健身休闲产品和服务,支持各地打造或承办品牌赛事,促进健身休闲产业融合发展。

  (二)重点发展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以市场化、专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业。统筹赛事布局,引进培育与地区功能相匹配的体育赛事,巩固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支持各盟市开发高品质、高效益、高辐射力的体育赛事,形成各具特色的赛事体系。支持有条件的运动项目打造规则明晰、层次多样、群众喜爱的赛事,通过分级授权、等级评价等方式增加赛事种类和数量。充分发挥品牌赛事的溢出效应,加强体育赛事与商业资源联动,打造吸引力强、体验感好的体育品牌赛事。完善赛事市场体系,形成以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为主体,各类专业配套市场为支撑的市场格局。完善体育赛事评估体系,扶持民间赛事企业,搭建政府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赛事的服务平台。不断规范赛事市场,加强协会对赛事运作过程的指导、服务、协调和监督。

  (三)培育体育消费市场

  制定体育消费城市规划,主动积极作为,确定试点城市,并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发展、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体育综合体建设、人才培养等体育消费城市相关要素纳入规划中。持续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并结合城市实际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建立“政府搭台、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常态化促消费机制。开展“体育消费城市”创建评选工作,发放体育消费券,加快体育消费城市融合空间,搭建体育消费城市智慧平台,培养体育消费群体,释放体育社会组织的活力,使体育社会组织成为创建体育消费城市的中坚力量。发挥单项体育协会的作用,大力推广“三大球”、冰雪、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等运动项目,不断扩大项目参与人数。围绕青少年、女性、老年人等重点潜力消费群体及家庭消费趋势,加强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量身定制、定向推动和精准配送。

  (四)发展体育培训产业

  全力普及群众体育运动,搭建群众性赛事平台,引导群众体育广泛深入开展。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建设青少年训练基地,构建与青少年运动开展相配套且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竞赛培训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培训机构,拓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充分发挥自治区体育协会的作用,创新政府部门、协会、俱乐部、学校协调联动发展机制,建立体育协会评估机制,支持体育俱乐部健康运行,逐步形成适合职业体育发展的体育培训体系。促进体育培训市场健康、规范、多元化发展。发挥体育中介机构作用,重点发展以运动员经济、赛事活动经济为代表的中介服务。

  (五)发展马术运动相关产业

  推动各盟市马术运动相关产业发展,构建布局合理、结构科学的马术运动相关产业发展格局。延伸马术运动相关产业链条,将马匹改良、马匹繁育、马匹驯化、马匹交易、赛马培训等产业链各环节联动起来。依托产业链条,串联各盟市马术运动相关资源,形成区域产业链网络,发挥区内重点马术运动相关企业的资源优势及引领带动作用,深化交流合作,提升区内马术运动相关产业整体实力。完善区内赛马产业发展体系,以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兴安盟、通辽市五个重点区域作为赛马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增强其对周边区域赛马产业发展及对产业链各环节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马产业体育小镇,完善小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展特色马术运动服务业。

  (六)夯实冰雪运动产业项目基础

  落实“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相关要求,全面普及推广冰雪运动。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完善群众冰雪活动体系,支持各地培育一批优秀冰雪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为大众赏冰乐雪、运动技能培训、专业人才培养、冰雪文化普及与推广打造优质载体,不断满足群众的冰雪健身需求。弘扬冰雪运动文化,培育开发“文化+冰雪”等创新型冰雪运动产品,加大对冰雪运动题材文艺作品支持力度,营造浓厚的冰雪运动文化氛围。教育、体育等部门积极配合,落实推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和“校园冰雪”计划,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培养青少年滑冰滑雪运动技能。以政府购买服务、合作共建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冰雪运动教学、培训活动。完善冰雪运动项目竞赛制度,整合冰雪运动项目赛事资源,实行竞赛分级管理,构建多元一体的冰雪竞赛发展模式。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联合办队、个人办队、冠名赞助等形式组建职业冰雪运动队或俱乐部。

  (七)发展智慧体育产业

  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体育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服务等环节产品开发,支持建设体育产业数字政务平台。加强体育领域的智能技术场景应用与体验布局,推广人工智能技术的聚集应用,打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集成利用的智慧场馆。积极促进5G技术赋能体育行业,推动体育装备、场馆运营、赛事组织等领域的智能化产品打造与应用孵化。贯彻落实国家“上云用数赋智”行动,鼓励搭建体育产业行业云,探索搭建体育产业互联网平台,助力科技型企业加速发展,加速形成体育赛事活动互联网+营销新形态,支持直播、短视频等在线体育产品的创作与推广。广泛搭建体育领域科技应用场景,完善落实相关产业支持政策,助力科技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培育体育领域科技型企业。

  (八)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体育+”工程,重点推进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健康、科技等复合经营。大力培育体育文化品牌,发展体育赛事、体育会展、健身娱乐、体育传媒、体育出版、音像制品、体育广告、体育收藏等体育文化创意产品市场。办好足球频道,抓好体育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各类体育博物馆、陈列室等,发挥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作用。加强与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合作,加强对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保护,持续梳理和挖掘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实现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传承。

  专项一:健身设施促进体育消费工程

  借助多部门协同和社会参与,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各地加快建设体育运动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健身步道,打造健身休闲服务综合体。其中,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公园不少于32个,新建健身步道不少于1200公里。加大农牧区体育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优化城市社区场地设施和服务功能。

  专项二:体育旅游产业工程

  培育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示范项目、精品线路和赛事活动。每个盟市至少打造一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开展体育旅游示范城市创建评选活动。拓展特色体育传统项目和主题赛事活动。创新推介方式,定期推介发布内蒙古体育旅游特色项目。发挥协会、俱乐部、体育公司、企业组织、景区、门户网站等主体的作用,多方引流,开展有针对性的旅游活动,加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产生聚众效应。围绕“玩、赛、演、观、播、用”六要素,在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竞赛表演、观看比赛、传播比赛内容、使用专用比赛用品等方面,直接或间接产生综合消费,形成体育旅游新的消费增长方式。

  专项三:体育消费示范工程

  积极创建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为中心,各盟市中心城区为重点,开展体育消费试点。完善体育消费服务内容与标准,加大促进体育消费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力度。鼓励各地培育体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新热点。鼓励体育与购物、文娱、餐饮、观光等业态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夜间特色体育消费项目。完善体育消费券发放方式,提高体育消费券使用效益。围绕体育产业规划、社区体育设施配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等要素,鼓励各地积极申报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专项四:青少年体育培训重点项目工程

  大力发展内蒙古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积极推广“三大球”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组织开展“三大球”、田径、乒乓球、摔跤、武术等赛事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有效锻炼时间有场地、有项目。加强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推动体育部门、体育社会组织、专业体育培训机构通过组织体育冬夏令营等活动,培养青少年体育爱好,促进青少年掌握体育技能,养成终生体育消费习惯。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发适合青少年的体育技能培训课程,推广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和业余赛事等级标准,满足青少年提高体育技能的需求,增强消费粘性。

  专项五:足球改革创新项目工程

  构建政府推进、社会支持、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足球治理体系。倡导多元主体参与足球运动,鼓励社会力量投入足球活动。大力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建立职业(优秀)足球运动员良性发展机制。构建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培育优秀本土职业足球运动员。坚持市场导向,支持、鼓励足球俱乐部建设。畅通民间组织、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投资或组建职业足球俱乐部的通道。提升职业和准职业联赛竞赛管理水平,形成职业联赛框架布局。健全青训和梯队体系,建设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足球青训体系。加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旗县(市、区)至少建有1个11人制足球场和1个5人制笼式足球场。提升职业联赛竞赛质量,严格准入、规范管理职业足球俱乐部。加强职业俱乐部梯队建设,培育有影响力的足球俱乐部。

  专项六:传统体育产业孵化工程

  立足区域特色资源,构建体育与观光旅游互动的发展模式。统筹传统体育文化和体育赛事,举办以传统体育赛事为主的创意旅游。引导社会力量推动传统体育与旅游业相结合,利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休闲旅游等项目,组织开展特色传统体育赛事、活动、表演,宣传体育旅游资源,扩大市场影响力。扶持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引导传统体育相关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努力打造传统体育综合化、集群化的产业价值链。到2025年,全区打造体旅融合发展精品项目45个左右,覆盖内蒙古全域、辐射国内外的休闲体育产业带初步形成。

  专项七:冰雪运动产业工程

  加快发展冰雪运动产业,围绕“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生态风情旅游线路,大力开发集冰雪、草原、温泉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项目,将冰雪旅游与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相结合,打造集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冰雪天路”冬季旅游品牌。围绕“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历史文化与民众风情游线路,重点开发“民俗+冰雪”休闲旅游项目。围绕“锡林浩特—克什克腾—喀喇沁”旅游线路,发展“草原+冰雪”等冬季自驾游项目。打造特色冰雪小镇,创建特色冰雪运动品牌,重点打造呼伦贝尔市“多彩民俗、天然冰雪”、兴安盟“温泉雪域”、呼和浩特市“冰雪青城”等冰雪品牌。开展反季节冰雪运动,发展冰雪综合体和冰雪小镇。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协同引领

  健全完善协调机制,建立发展改革、体育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体育产业工作的积极性,统筹全区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制定、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平台建设、指导推进、督查检查、规范服务。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对接,主动融入地方发展战略,深入分析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规划编制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改善营商环境,解决体育企业发展难题,积极扶持民营企业投资发展体育产业,鼓励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投资体育产业。建立规范的内蒙古体育产业统计标准和办法,建立体育产业数据对外发布办法,引导企业开展经营、投资活动。

  (二)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发展体制机制,营造健康的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强化体育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机制,建立自治区体育产业发展厅际联席会议机制,加大体育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强化区域联动,推进体育产业由单一部门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探索体育产业相关业态的发展试点工作,积极培育一批有特色的体育产业示范区,鼓励设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培育高品质、有影响力的体育产业众创空间。

  (三)加大财政金融扶持

  健全体育产业发展财政扶持体系,发挥财政资金在推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导、扶持、激励作用。根据自治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新特点,加大对体育服务业重点发展业态的扶持力度。鼓励以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机构运营管理向社会开放的学校体育设施,推动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四)加强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体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充分发挥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优势,通过专业课程改革,加强实用技能培养,加大学科和专业融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体育产业人才。加大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做好退役运动员过渡期职业技能转换培训,鼓励运动员退役后积极投身发展体育产业。组织体育产业“双创”技能大赛,通过大赛培养人才、锻炼人才、孵化项目,对接企业和投资者,实现体育服务项目的快速成长。加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青少年足球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利用好竞赛杠杆,调动各级体育部门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积极性。借助市场和学校两个渠道,合理推广普及冰雪运动,补齐冰雪人才短板,不断提高教练员专业素养。

  (五)提升体育市场监管水平

  完善体育法治体系,提升自治区各级体育、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监管水平。明确各级监管主体的权力和义务。加强市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丰富行政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强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和新兴运动项目的市场监管。推动各单项体育协会联合旅游关联性强的运动项目制定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运动项目标准,破解在产业融合背景下新兴业态的监管难题,为市场监管提供依据。

  (六)创新体育社会治理方式

  发挥体育总会管总的职能,发展体育社会组织和体育俱乐部,通过一业多会,良性竞争,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发展体育的洪流中。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机制,培育体育社会公益组织,鼓励公益性基金向体育投入。支持体育社会组织深度参与社会治理。通过改善体育社会治理的效果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质量,保障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七)强化监督评估

  将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体育产业工作作为衡量体育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各级政府及发展改革、体育等部门要健全规划实施的评价、监管机制,明确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推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相关阅读

© 2003-2023 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hina Interactive Sports Technology Invention Co., Ltd.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port@sports.cn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05094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2211004945客服及报障电话:010-67158866-800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30713号-1客服及报障邮箱:800@sports.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083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807号   华奥星空(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