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十五运会垒球比赛决赛在广东省中山市打响,卫冕冠军江苏队在徐佳、陈佳等老将的带领下,以4比3险胜辽宁队,实现四连冠。
决赛当天,中山当地遭遇大风降温,比赛期间还下起了小雨,但现场仍一片火热,看台上坐满了热情的球迷。比赛开始后,徐佳率先打出本垒打,这也是她在本届全运会上的第四记本垒打,帮助江苏队取得2比0领先。辽宁队鲁莹随后以本垒打还以颜色,将比分扳为2比2平。第四局,辽宁队投手连续投出四个坏球,将江苏队员保送上垒,江苏队另一位老将陈佳适时用一棒安打将两名队友送回本垒,江苏队再得两分。鲁莹虽然在第六局再次打出本垒打,但因为垒上无人,仅为辽宁队得到1分。江苏队最终以4比3赢得比赛。
“与前三次全运会夺冠相比,这一次夺冠非常艰难。”江苏女垒主教练宋秋元介绍,本届全运会规定各队在2003年前出生的运动员最多7人,其他运动员需要在2003年1月1日以后出生,“江苏队有5名老队员曾随队拿过全运会冠军,另外10人都是首次参加全运会。这支以老带新的队伍在小组赛曾经负于辽宁队,最终在决赛顶住压力拿到了冠军,所以这次夺冠的价值更高。”
回望在江苏女垒23年的执教历程,今年已经69岁的宋秋元说:“十运会我们为生存而战,拿到了第六名;十一运会我们为发展而战,以项目发展为目标,拿到第三名;十二运会我们为金牌而战,首次在大连拿到金牌;十三运会我们为蝉联而战,在天津第二次获得金牌;十四运会,我们为圆梦而战,在陕西实现三连冠;这一届全运会,我们提出为传承而战,新老队员接力,为中国垒球、江苏垒球的发展而努力。”
谈及江苏女垒成功的原因,宋秋元认为“体教融合”功不可没,“2002年,江苏女垒在‘无场地、无器材、无人员、无水平’的困境中应运而生。面对队员基础薄弱的现状,江苏队创新性地走出一条‘体教融合’发展之路,江苏省体育局与南京工业大学深度合作,让队员们吃、住、行、训均在校园内完成。在刻苦训练之余,队员们浸润于大学文化氛围中,实现了竞技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同步提升,为队伍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宋秋元说。
(王世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