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席卷古城西安的社区运动热潮,在8月至10月间,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这场以“活力社区·健康西安”为主题、历时80天的体育嘉年华,通过创新办赛模式,成功实现了体育为民、体育乐民、体育惠民的宗旨,为古城注入了蓬勃生机。
创新机制:三级赛事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
本届运动会构建的“选拔赛-分区赛-市级总决赛”三级竞赛体系,将赛事直接办到群众家门口。数据显示,全市累计开展各级赛事超过1.3万场,直接参与群众80万人,辐射带动人群逾300万人次,创下西安市群众体育活动新纪录。
项目设置凸显创新理念,5大类24个比赛项目充分体现包容性。从三人篮球、五人制足球的激烈角逐,到太极拳的精彩展演;从象棋、围棋的智力博弈,到两人三足的趣味协作,实现了全龄参与、全员共享,极大激发了市民的健身热情。
专业护航:群众赛事体现专业水准
本届运动会坚持专业标准办赛,成立社区运动会领导小组和各项目竞赛委员会,制定完善竞赛规程,配套医疗救护、安全保障等“一赛六案”146个。在市级总决赛阶段,310名技术官员参与执裁,其中国家级裁判50余名,确保了赛事公平公正。
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成为赛事亮点。从全程保险覆盖到赛场医疗点配备,从救护车值守到定点医院绿色通道,完备的应急预案实现了组织“零失误”、安全“零事故”的办赛目标。
深度融合:体育与健康服务有机结合
运动会创新推出“体育+健康”服务模式,将国民体质监测、“运动处方”指导、慢性病运动干预等专业服务深度融入赛事全过程。
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了传统运动会局限,将科学健身理念送到群众身边,引导参赛者从“单纯参赛”向“主动健康”转变。
设施升级:健身空间提质增效
本届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得益于西安市全民健身设施的持续改善。近年来,西安市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园区)38个,创建全民健身示范社区21个,新增健身路径1690个、群众健身房67个、多功能运动场66个,完成老旧小区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269个。西安市人民体育场、红旗铁路公园、紫薇文化广场等全民健身新地标的投用,有效破解了“健身去哪儿”难题。
社区治理:体育赋能基层建设
超越体育范畴,运动会成为创新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赛事以体育为纽带,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促进了邻里互动,织密了社区情感网络。在赛场内外,社区居民从陌生到熟悉,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
多元传播:立体展现城市形象
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30余家平台发布稿件超百次,总传播量突破800万。通过创意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生动展现西安“体育强市”崭新形象。
2025年西安市社区运动会的创新实践表明,当体育真正融入城市肌理、走进群众生活,其激发的不仅是健身热情,更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这场深入基层的体育实践,以扎实的步伐,为西安的全民健身事业和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威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