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苏超”火爆出圈,众多“超”字号赛事接连涌现,这其中,自然有“碰撞”“对比”的杂音,但站在中国足球整体发展的角度,作为基层赛事的各种“超”,都是中国足球的组成部分,根基越扎实,枝干越向上,未来越可期。
“苏超”火爆有很多原因,涉及历史、文化、经济、竞技等方方面面,最底层的逻辑就是城际对抗。
没有对抗就不是真正的足球,场内如此,场外亦然。地域间的情绪差异,是足球运动让人血脉偾张的基础。从现代足球在英国诞生开始,就是如此。只不过最初不是城市那么大的概念,而是一个区域,甚至街区之间。
在伦敦这样的城市,没有谁敢说自己能够代表伦敦。接下来的2025—2026赛季,将征战英超的伦敦球队就有阿森纳、热刺、切尔西、西汉姆联、富勒姆、水晶宫、布伦特福德,这还不是伦敦职业足球的全部,低级别联赛中还有女王公园巡游者、米尔沃尔、莱顿东方、查尔顿竞技、温布尔登、布罗姆利……伦敦球队之间的对抗,绝不只有“北伦敦德比”。
伦敦能拥有如此数量的球队,一方面说明这座城的体量足够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现代足球伴随着一个个小区域对抗逐渐升级为城市间对决的轨迹。
现代足球对于中国而言是舶来品。新中国成立之初,尽管仍有不少人对足球不甚了解,但随着国家队组建,并同外国球队交锋,特别是1957中国队首次征战世预赛在北京4比3击败印尼队,逐渐唤起人们对这项运动的热情,随后国内各级各类比赛相继健全并全面展开。如果说英国等足球底蕴深厚的国家,其足球发展之路是自下而上的,那么我们的发展路径则显现出自上而下的轨迹。
足球是一项滋生于肥沃土壤的运动,其底蕴积淀不一定每次体现在竞技层面,但它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正因为如此,“苏超”脱颖而出,正是在强化竞争理念的同时,进一步夯实足球根基的结果。南京与苏州的“榜一大哥”之所以能打得起来,源于这两座城市若干年间在方方面面的较劲,这一点同京沪球队之间的“明争暗斗”如出一辙,只不过在城市体量上,更加“下沉”。
在“苏超”之后,不少省份有计划开展自己的“省超”,而且继续向基层推进。日前已官宣的“汉超”(2025武汉城市足球联赛)与“河北五超”(河北省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就是其中的代表。
各种“超”乎想象对于中国足球皆是利好,如果能将这一良好势头保持下去,对于大众深刻认识足球的本质,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普及足球无疑是件大好事。
(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