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艾伦错失MVP引争议的背后,是一部从闹剧到正规化的MVP评选简史

2019-03-18 09:02体育大生意

  文 / 付政浩

  3月15日下午,CBA2018—19赛季常规赛五大奖项媒体投票的结果通过公开唱票的形式最终揭晓。其中,来自福建晋江文旅的王哲林以353分的总分力压辽宁本钢的郭艾伦(329分)荣膺本赛季的常规赛MVP,这一结果随即引发了广泛争议:为什么很多媒体心中的头号大热门郭艾伦会无缘MVP?甚至有多达18家媒体竟然未将郭艾伦列入前三候选人的行列中来?

  在很多人看来,所在球队成绩高居联赛第二、个人场均贡献23.2分(本土球员中排名第二)、5.8次助攻(本土球员中排名第一)、1.9次抢断(本土球员中排名第二)、个人技术日趋蜕变的郭艾伦是最有资格获得MVP的选手。但最终,通过统计投票,所在球队排名联赛第七、场均可以得到24.6分(本土球员中排名第一)、13.7篮板(本土球员中排名第一)的王哲林却更胜半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之前,其实,球迷和媒体大可不必对CBA常规赛MVP评选出现争议反应过激。恰恰相反,鉴于过去多年常规赛MVP一直形同鸡肋,评选过程中缺乏竞争的激烈性,公布结果后媒体视若无睹置若罔闻,一度球员在当选后也不予重视甚至私下里互相借此开玩笑,毕竟MVP得主的那1万元奖金还不够请全队聚餐呢。所以,如今有争议也可以适当洞察其中的正面趋势。

  一言以蔽之,过去形同鸡肋的常规赛MVP如今能够引发广泛争议,各为其主的球迷为了这一奖项而争得面红耳赤,冷静下来想想也并非什么坏事,这只会说明如今的CBA的关注度正在逐步升温,顶级球员数量逐渐增多,彼此间竞争越发激烈。同时,对于现阶段尚处于职业化初级阶段、方方面面的制度尚未精细化的CBA联赛而言,争议甚至是批评也有助于督促其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

  所以,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本届CBA常规赛MVP评选引发争议可谓是利大于弊。甚至再退一万步而言,自1995-96赛季开始设置常规赛MVP奖项以来,其实很多届MVP的评选结果都曾被吐槽过,个别年份在唱票结果还未出炉前就已经沦为笑柄,只不过彼时CBA确实影响力有限,所谓的调侃、吐槽也仅仅局限在少数群体中,大多数球迷并不关心评选结果,甚至还会对当选者嗤之以鼻。

  今昔一经对比,CBA的MVP评选其实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即使和如今已经有超过70年历史的NBA两相对照也并不寒碜。要知道,NBA常规赛MVP评选也曾多次出现重大争议,并为此三次变更其评选规则,其中在1980-81赛季开始前,当时已经35岁的NBA更是进行了重大变革。所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仅仅24岁的CBA如今出现争议也并非不可宽恕的事情,更何况,CBA为了平息争议也已经对MVP评选规则进行过三次大的变更,这些年下来,CBA方面力求规则完善的初衷值得认可。总之,在戾气渐渐淡化后,不妨一起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番为何王哲林能力压郭艾伦当选MVP的原因。

  郭艾伦错失MVP的两大争议点解惑

  众所周知,MVP是个外国职业体育的舶来品,全称为“Most Valuable Player”,即最有价值球员。 何谓“最有价值”?以NBA为例,MVP必须是联赛中具备出类拔萃的个人技术、出色的个人数据统计,同时球队成绩也位居前列的超级巨星。换言之,NBA的MVP评选约定俗成主要是对球星个人能力和所在球队成绩的综合考量,但没有特别精细化的规则。所以,这一点就决定了MVP的评选结果往往会产生争议,无论NBA还是CBA都概莫能外。

  具体到本届CBA的常规赛MVP评选结果,围绕着郭艾伦屈居第二有两种争议声音。第一种是王哲林所在的球队只是联赛第七名,球队成绩太差,不足以和球队成绩高居第二的郭艾伦竞争。持这种观点的球迷恐怕往往是看NBA多但看CBA少的球迷,因为NBA的MVP评选候选人大多数时间都是默认必须其球队成绩位居东西部前三,换言之,成绩是一条红线,成绩不达标者自动丧失资格。在这条红线面前,即使是2005-06赛季的那位场均35.4分、单场狂砍81分的科比都概莫能外。

  但问题是,从2014-15赛季开始,CBA的MVP评选规则进行了变革,在球队成绩方面的设置相对宽泛,只规定只要进入季后赛即可。具体到本赛季,因为CBA历史首次将季后赛席位增加至12席,所以CBA本赛季的秩序手册中对于MVP候选人的球队成绩的规定则是:所在球队在常规赛中取得前12名的成绩即可。在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成绩论者可以休矣。换言之,只要所在球队成绩进入前12名后,剩余的比拼就要全靠个人的综合实力了。王哲林所在的福建晋江文旅本赛季常规赛为第七名,所以他完全有资格和郭艾伦站在同一平台竞争。

  第二种争议声音更具体一些,王哲林是本土得分王和篮板王,而郭艾伦则是本土助攻王,得分和抢断则位居本土第二,两人数据不分轩轾,谁当选都可以接受,但不能接受的是,为什么有多达18家媒体未将郭艾伦列入候选人前三?

  根据CBA本赛季的MVP评选规则显示,CBA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邀请媒体投票,获得投票权的主要是新闻监督、各俱乐部推荐的地方媒体代表以及长期坚持CBA联赛报道、有较大影响力的其它媒体代表。每家媒体有一张选票,而在选票中有三个顺位,第一候选人获得5分,第二候选人3分,第三候选人1分。

  在本次唱票现场,共有113张有效选票,但郭艾伦只获得41张第一选票,总选票数也“只有”95张。换言之,有18家媒体并未将郭艾伦列入本赛季MVP评选前三的候选中来。鉴于辽宁男篮本赛季的成绩高居联赛第二,郭艾伦不仅个人的各项数据创造生涯新高,而且其技术短板和领袖气质也有明显蜕变,但就是这么一位不断挑战自我的本土第一后卫,为何却连选票前三都不能被列入,这一点是很多人所不能接受的。不少辽宁本土球迷因此质疑媒体投票的客观公正性,个别球迷甚至认为有些与辽篮有私怨的地方媒体是在“公报私仇”。考虑到选票不会公开投票人姓名,所以这种猜测只能停留在猜测层面。

  媒体投票是否足够客观,这没有证据可以论证,但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同样有16家媒体未将王哲林这位最终的MVP得主列入到候选人前三顺位中来,即便是常规赛第一、“中国篮球一哥”易建联也有23家媒体未将列其列入到选票中来,毕竟除了这三位超级巨星外,另外两位新生代球星阿不都沙拉木和胡金秋同样是球队成绩和个人数据非常亮眼,他们造成部分选票分流也属正常。

  当然,本次评选郭艾伦落选之所以造成这么大的争议,除了辽宁男篮和郭艾伦本人的球迷数量众多外,还在于那些支持郭艾伦的舆论并未转化为真正的投票,所谓“雷声大雨点小”,大抵如此。回顾常规赛收官阶段,确实有不少媒体都公开发声称郭艾伦是MVP头号大热门,各种鼓与呼的媒体报道满目皆是,相比之下,支持王哲林的媒体声量确实不高。但遗憾的是,这些舆论造势并未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选票得分,反而这种盲目的热情最终导致那些支持郭艾伦的球迷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为什么巨大的舆论优势没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得分?

  具体而言,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往往会有一些具有投票权的媒体或媒体人因为种种原因忘记了投票截止时间,导致投票权被浪费,这在往年非常常见,CBA公司最终收到的投票数量往往少于发出的投票数量。据体育大生意核证,今年仍然存在此类情况,个别有投票权的评委也私下承认,确实因为一时疏忽而忘记了投票,忽略这些忘记投票的评委中就有大量是郭艾伦的支持者。第二种,那就是很多替郭艾伦鼓与呼的媒体人并没有投票权,窃以为,这一点更接近真相。更何况,即便这些媒体人所供职的单位拥有投票权,但鉴于每家媒体只有一张选票,即便其天天为郭艾伦呐喊,但最多也只能给郭艾伦增加区区5分而已。

  针对上述两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这恰恰也是需要CBA公司需要反思和完善的地方。对于那些没有特殊原因单单只是因为并不珍视CBA投票权而弃权的评委,CBA公司是否应该考虑在未来剥夺其投票权?反过来,对于那些长期兢兢业业报道CBA却没有获得投票权的媒体,CBA公司能否考虑将其列入评委名单中来呢?这些需要CBA公司慎加考虑。

  郭艾伦遭遇故意不投郭艾伦阴谋论的根源

  抛开上述客观存在的具体现象而言,辽宁球迷最不能释怀的其实还是那个没有真凭实据的猜测,即,是否有些和辽篮有私怨的地方媒体故意不投郭艾伦选票。如果非要强行分析的话,倒也并非所有辽篮球迷真的有被迫害妄想症。

  笔者多年来一直关注和报道CBA,与多地的CBA球队跟队记者或多或少皆有接触,很多资深的跟队记者往往与球队同仇敌忾,而CBA球队之间近年来也确实恩怨颇多。在一些涉及到季后赛排名的关键卡位战中,球队与球队之间的亲疏恩怨会显得更外清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客观存在的现象其实无需回避。所以,一些资深跟队记者在爱屋及乌之余,自然也会跟某些球队宛若仇雠。鉴于CBA目前很多有投票权的媒体都是20支球队所在省份的地域性媒体,所以不排除存在因为个人偏见而故意不投郭艾伦的情形。

  不过,这一话题细究起来又别有一番深意。因为CBA球队之间的亲疏恩怨属于联赛层面的常见情形,为什么偏偏辽篮和郭艾伦会成为公敌呢?这种心理的折射到底属于受迫害妄想症还是真实存在的客观现实呢?鉴于辽篮和郭艾伦确实实力高人一筹,被视为联盟公敌也并非不能理解,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古今不变的真理。但从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媒体公关工作层面来看,辽篮和郭艾伦自身也确实存在亟需完善的地方。

  作为CBA仅有的三支有地方体育局直接持股的俱乐部之一,辽篮确实在一些层面还不够职业化。而具体到媒体公关工作层面,辽篮在很多个赛季期间都拒绝赛后开放更衣室,这点遭到很多媒体的诟病。要知道,自李元伟2005年提出“服务赞助商、服务媒体、服务球迷”的联赛宗旨以来,很多俱乐部都开始用职业化的方式来服务媒体,积极为媒体提供采访服务,2010年前后越来越多的俱乐部不仅积极遵守CBA规定安排当家球星出席赛后发布会,更是主动在赛后开放更衣室,允许记者进入自行采访心仪的对象。但辽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拒绝在赛后向媒体开放其更衣室,这点也是很多赴辽宁采访的客场媒体最爱吐槽的一点。更令人惋惜的是,辽宁男篮昔日的本溪主场还曾在2016年1月出现过某辽篮官员赛后粗暴打飞女记者手机的争议事件,这也给很多媒体留下了非常负面的印象。

  过去几年间,辽篮与北京首钢、四川男篮总决赛争霸期间也曾出现各种冲突,其中以2016年总决赛G3赛后辽篮将士与四川球迷群殴一事最为严重,这些冲突自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难以释怀的恩怨。本赛季,郭艾伦在对阵深圳新世纪的某场比赛后因为被追问一个并不特别尖锐的问题而当场怒怼一名辽宁当地记者,这件事经过社交媒体发酵后同样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这恐怕也会让不少媒体同行因此心中愤愤进而同仇敌忾。此外,近年来伴随着辽篮强势崛起,遍布全国各地的辽篮球迷也自豪感爆棚,在辽篮的很多客场比赛中,辽宁球迷“削他”的呐喊声往往声震穹顶,这种“公然抢戏”的做法自然也让很多人对辽篮球迷纷纷侧目,进而对辽篮形成偏见。

  综合这些因素来看,郭艾伦遭遇不公平投票也并非全无可能。对于志在冠军的辽篮和郭艾伦而言,千万不可因此而心怀幽怨,强者要做的就是不抱怨,认真审视自己客观存在的问题从而让自己更加完美。相信,随着辽篮在方方面面变得更加职业化,外界的偏见自然会随之消失无踪。

  MVP评选的进化论

  此番,郭艾伦究竟是否真正遭遇偏见根本无从考证。但很多辽篮球迷在气愤之余,往往会拿现阶段NBA的媒体在MVP投票时的职业态度来批评CBA媒体的不职业和不专业,比如库里在73胜赛季获得全票MVP,即便是很多并不喜欢库里的媒体人最终也愿意抛开偏见让其成为史上第一个全票MVP。诚然,库里能够全票加冕,确实是因为当赛季无论是个人数据还是球队成绩都达到了一种震古烁今的境界。但一旦未能做到这种完美境界,恐怕NBA的资深记者们同样也是对其偏见重重。

  同样是库里,2014-15赛季总决赛,库里作为勇士队内数据最亮眼的球星却无缘总决赛MVP,甚至在投票中一票未得,这何尝不是一种偏见。而在库里的勇士队73胜之前,乔丹在1995-96赛季曾率领公牛队获得72胜的历史最佳常规赛战绩,但即便如此,乔丹也未能获得MVP全票。同样的还有,在2012-13赛季,詹姆斯带领热火曾豪取27连胜,常规赛成绩遥遥领先,个人数据同样非常惊艳,ESPN等权威媒体频频为詹姆斯造势,称其有望成为史上第一个全票MVP得主,但最终对詹姆斯怀有成见的波士顿记者却将自己的投票投给了安东尼。回顾这些,同样可以看得出来,无论是多么职业的资深记者,归根结底他都是人,而人是一种感性动物,偏见可以压制但无法彻底消除。timg (14).jpg

  其实,MVP评选自古以来都是一种没有精细化规则、大多时间都是靠个人直觉进行投票的潜规则游戏。所以有争议很正常,也正是因为有争议,MVP评选规则才需要不断完善,这一点在无论中美皆然。众所周知,NBA诞生于1946年,直到1955-56赛季才第一次评选MVP,但在1980-81赛季之前,MVP的评选是由球员来投票。

  最初,每支球队的队长握有一票投票权,而当时每支球队的队长往往是球队处事最公正、个人能力也往往出类拔萃的球星,在球队老板们看来,由他们进行投票肯定相对公正。但令媒体们不爽的是,这些球员们投票选出的MVP并不是他们的最爱,比如动辄三双的“大O”奥斯卡-罗伯特森和球风华丽的“关键先生”杰里-韦斯特是那个时代媒体的最爱,但在评选中却往往无缘MVP。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媒体对于常规赛MVP奖项的宣传热情并不高,反过来,由于媒体曝光率和包装力度不够,彼时MVP的含金量自然在球员心中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以1960年代的张伯伦为例,作为联盟当时的头号巨星,他最看重的不是MVP,也不是总冠军,而是薪水。毕竟在当时,NBA还处于亏损经营的边缘,缺乏对于各种奖项荣誉和文化传承的包装,如今被媒体吹上天的MVP奖金当时在张伯伦眼里只不过区区数百美金,后来也不过涨至一千美金。所以,那个时候的球星固然渴望追求冠军,但最在乎的其实是个人的薪水所得。张伯伦和拉塞尔最爱较劲的不是冠军数量,而是谁的薪水更高,谁的汽车和西服更靓丽。而在1967年ABA联赛出现后,球星们有了高薪跳槽的地方,所以球星们在个人荣誉和薪水之间更加赤裸裸地选择了薪水。当时的白人超级球星里克-巴里为了谋求高薪,不断在ABA和NBA之间跳槽,而他跳槽的主要标准就是哪个联赛的薪水更高。

  最终在1980年,NBA为提高媒体宣传联赛的热情决定将MVP投票权全权交给媒体。自此之后,NBA的媒体曝光率和造星运动也开始走上正轨,但与此同时,MVP也逐渐成为了外线球星的囊中之物。一个可以作为对比的例子就是,在媒体投票之前,除了“大O”之外,其余获得MVP的全部都是超级内线巨星。其中,贾巴尔更是曾六度被球员评选为MVP。而随着媒体掌握投票权,“J博士”欧文、“魔术师”约翰逊、拉里-伯德、迈克尔-乔丹成为了MVP的常客。而在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后,NBA为了调动球迷的积极性,对MVP规则进行了第三次变革,那就是球迷可以在线参与MVP投票。NBA的MVP投票规则究竟是更客观了呢还是更感性了呢?如今,你还记得上一个获得MVP的内线球员是谁吗?

  其实,和NBA早年巨星们并不十分看重MVP一样,在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CBA,MVP也很难成为衡量一名球星综合实力的权威标准。毕竟姚明、王治郅、刘玉栋这些公认的CBA史上最伟大巨星都只有一个MVP,这甚至不妨碍如今的战神杯干脆就以刘玉栋为原型。其实,在联赛初期能够真正衡量球星实力的因素很驳杂,薪水有时候比MVP的衡量价值更高。比如,在1960年代,张伯伦是他所在的时代年薪最高的球星,而在CBA,巴特尔曾在CBA其他球星拼死拼活拿到百年年薪而沾沾自喜时就已经能够拿到400万年薪,王治郅回归CBA后的商业收入高达数千万,这些比一个MVP奖杯更能证明其实力和江湖地位。timg (15).jpg回顾1955-1980年的那个视MVP如草芥的NBA,有助于年轻球迷了解当前CBA的MVP评选发展简史。CBA的MVP评选同样历经了三次重大变革,期间还有若干小的规则调整,在此恕不赘言。在1995-1999年期间,当时CBA的MVP奖杯在评选时更看重联赛的得分王,谁是得分王谁基本就锁定了MVP,于是胡卫东、巩晓彬、孙军三位超级得分手分享了CBA前四届的MVP。但众所周知,这三位所在的球队成绩并不出色,这也引发了广泛争议,于是从1999-2000赛季开始,CBA规定,联赛前三的球队的球星方可参加MVP评选,这一阶段王治郅、姚明、刘玉栋等强队的超级巨星才获得奖项。

  随着CBA引入的外援越来越强,本土球星却越发沉寂,没有超级外援做帮手的本土球星更是独木难支,所以,这一时期,球队常规赛前三(后一度放宽至前四)这一标准直接导致诸如王治郅、刘炜等巨星无法参加MVP评选,而战绩出色的球队往往本土球星的数据并不好看。这一尴尬情况在2010-11赛季的MVP中达到了极致。这一年,场均仅仅10分、7.5篮板的巴特尔第三度当选MVP,并且这一MVP是在媒体沙龙聚餐时仓促评出,MVP评选丝毫没有庄严性更没有什么竞争性,而巴特尔获奖后自己也倍感尴尬。

  在这种情况下,从2012-13赛季开始,CBA开始增设外援MVP。此后又在2014-15赛季将常规赛MVP评选的战绩标准降至球队能参加季后赛即可,此后,丁彦雨航打破易建联的垄断从而蝉联MVP。经过这些改革,常规赛MVP如今才稍稍有些竞争的意思。所以,从引导媒体关注度、聚拢球星竞争力的层面出发,本赛季的MVP评选能够引发争议也有正面的意义。

  本文由体育大生意www.sportsmoney.cn原创,经授权发布。原文标题:郭艾伦错失MVP引争议的背后,是一部CBA从闹剧到正规化的MVP评选简史

相关阅读

© 2003-2023 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hina Interactive Sports Technology Invention Co., Ltd.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port@sports.cn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05094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2211004945客服及报障电话:010-67158866-800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30713号-1客服及报障邮箱:800@sports.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083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807号   华奥星空(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