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体育易主是体育产业回报周期长的事实

2019-03-18 09:25互联网+体育

  与今麦郎二公子以自然人身份入局的范明科就股份转让协议未果14天后,3月11日,莱茵体育作价13亿,将公司总股本的29.90%转让给成都体投集团。股转完成后,后者将成为莱茵体育第一大股东,原控股股东高继胜及其女儿将通过控股集团及直接持股方式,继续持有上市公司23.95%的股份。

  作者 | 刘文

  尽管另一只靴子还未落下,但成都体投集团入主莱茵体育,几成定局。消息一经传出,莱茵体育股价连续两个一字板涨停,若非周中经历大盘调整,莱茵体育股价有望继续飘红。资本市场对成都体投的加入前景看好。

  自2015年8月,莱茵置业更名为莱茵体育后,其在体育产业频频出手,不但未能带来预期收益,反而身陷资金链断裂疑云:仅在2019年1月,莱茵体育就发出6份股权质押公告,累计质押611,699,996股,占公司总股本47.75%,占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99.48%。此时,成都体投对于莱茵体育来说,不啻于久旱甘霖。

  转型之痛

  从莱茵置业到莱茵体育,与其说是高继胜的主动出击,不如说是在房地产宏观形势不容乐观,与体育产业方兴未艾两大背景下的一次顺势而为。

  与“体报总社”签署合作协议、收购“亚洲篮球发展公司”55%的股权、与黄山人民政府签订“国际户外运动基地”合作协议、打造葛仙山运动休闲小镇、收购飞马健身100%股权……245亿资金的大手笔投入,几乎称得上是全线出击。

  莱茵体育的业务布局显示,企业转型后相继涉足体育金融、体育空间、体育赛事、体育教育、体育传媒等六大版块,主要实体业务包括体育小镇、城市体育综合体以及全民健身中心。

  但高继胜和众多积极投身体育产业的人士一样,经过了跑马圈地的畅快淋漓后,对于握在手中的资源如何变现,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尽管企业名称从“置业”更改为“体育”,但莱茵体育2018年半年报显示,其主营业务仍以房地产销售为主,营收3.59亿元,占其总营收比例的82.5%,而体育版块的相关公司,则大部分亏损,其中,仅莱茵达西部体育一家子公司,亏损额便达5.8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莱茵体育之所以在转型后4年间未能在体育产业实现营利,一是莱茵体育缺乏足够的顶级IP;一是体育产业自身的周期所致——汉能投资集团曾在2017年帮助动因体育牵线曜为资本,完成5亿元人民币融资时指出,中国体育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部分领域介入门槛偏高,体育IP的培育周期,从数年到数十年不等。

  显然,高继胜对莱茵体育转型后的营利周期,过于乐观,因此才会有了自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莱茵体育不断将旗下多处房产出售用以补贴体育公司之举。

  小镇之难

  莱茵体育是国内较早一批涉足体育小镇的企业。自2015年转型以来,莱茵体育先后在全国兴建了桐庐莱茵国际足球小镇、黄山国际户外运动基地、杭州浦阳特色体育小镇、彭州葛仙山运动休闲小镇等数个体育小镇,总投入超过140亿元,是莱茵体育在产业布局中最重要的一颗筹码。

  莱茵体育官网显示,莱茵体育小镇一般由1-2种具有市场基础和产业深度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主核,包含足球、户外、冰雪、水上、高尔夫等运动项目。

  在实操层面,莱茵体育将以体育产业链的整合为主,突破单纯的项目推进和开发时序,在进行策划规划设计的同时,引入后期的建造、成熟项目、营销、管理、服务、投融资等资源,提升相关体育特色小镇的有效落地。

  同时,莱茵体育也表示,以体育特色小镇为主的体育空间版块,承载着莱茵体育未来的现金流、基础利润和优质资产来源的重任。

  政策的风口、企业的基因,与国外成熟项目的有迹可循,原本应使莱茵体育的体育小镇之路一帆风顺,但前期庞大的资金投入与体育小镇本身的内在逻辑,却相继成为莱茵体育在这条产业路径上的拦路虎。

  莱茵体育的总资产不足30亿,但仅在体育小镇上的投入便高达140亿,多个体育小镇的打造,虽然为莱茵体育在抢占资源高地这个层面,起到了护城河作用,但同时也让莱茵体育背负了沉重的资金压力。更何况,体育小镇从打造到成为知名IP,需要长期的时间沉淀。

  以国外成熟体育小镇为例,大多是通过数十年及至百年的时间积累而成。我国虽然在政策层面对打造体育小镇给予了扶持,但这并不能替代体育小镇本身的内在规律:群众性体育运动热情的增长、小镇地理具备运动特质、周边配套产业成熟、知名赛事IP的打造或引进,以上四项,缺一不可。

  从这个层面来说,莱茵体育和众多国内致力于打造体育小镇的企业一样,都面临着无法跨越的一个最大成本——时间。

  “抄底”之后

  虽然莱茵体育自转型以来连续亏损,但业界普遍认为,莱茵体育在体育产业链的布局已经完成,此次成都体投集团以13.26亿元入主莱茵体育,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有抄底之嫌。

  事实上,仅在与成都体投集团达成股转协议之前的一个月,莱茵体育就被曝出与今麦郎二公子范明科达成过股份转让的初步协议,只是后来由于范明科未能在协议时间内完成资金调度,这一股转才被迫中止。

  但仅过了14天,莱茵体育便找到了成都体投集团达成第二次股权转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两次寻求股权交易,不能不让外界猜测莱茵体育的现金流,已经到了非常紧张的时刻。消息披露,成都体投集团支付的13.26亿元,将被率先用来归还质押贷款,解除质押,相关股份才划转其名下。

  值得欣慰的是,虽然与范明科的股权转让最后被终止,但成都体投集团显然是比前者更适合莱茵体育的新东家。

  有鉴于范明科的身份背景,资本界普遍将莱茵体育与范明科的股转协议解读为“今麦郎欲借壳上市”。如果这一解读无误,那么在那次股转完成后,今麦郎肯花多少精力延续莱茵体育的体育产业生态链建设,还在未知。

  但成都体投集团的主营业务与莱茵体育十分契合,事实上,成都体投背后的大股东——成都文旅发展集团,早在2017年就与莱茵体育有过交集。

  当年,莱茵体育与四川彭州市政府签署协议,共同打造葛仙山运动休闲小镇。作为四川省辖县级市,彭州由成都市代管,葛仙山运动休闲小镇这一项目,无论如何绕不开拥有成都国资委背景的成都文旅发展集团。

  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郭斌认为,此次成都体投入主莱茵体育,释放出成都将发展运动休闲小镇的信号。

  为郭斌这一解读背书的是早在2016年11月,成都市政府就提出,到2025年加快构建全市“双核九区一圈”体育产业区域发展格局。组建1-2家集团化、连锁化的大型体育服务企业,培育3-5家上市体育企业。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将成都打造成为国际赛事名城和国际化体育产业区域中心城市。

  而在去年公布的《成都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17~2035)》中,更是明确表示,成都将建设为“世界赛事名城”、“全国全民健身引领城市”,以及“体育产业发展特色城市”。

  高继胜无法依靠自身资金支撑起的体育小镇梦想,现在有了成都国资委的加持,虽然距离回本和营利仍需等待,但相比之前的遥遥无期,至少看到了希望。

  另一个好消息是,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的,由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制定的《运动休闲小镇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指南》中指出,在融资渠道方面,体育休闲小镇在摆脱以政府出资或垫资为主的基础上,鼓励以政府资金、政策性资金、社会资金、商业金融、开发性金融等多种资金组合的市场化投融资结构。

  不论如何,莱茵体育此番引入成都体投集团,既能解自身燃眉之急,也为企业与政府合作,共同开发体育产业,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在体育产业的回报周期至少以10年为起步价的当下,单纯依靠企业投资或政府手段,都不能保证项目最终的效果,因为,企业缺钱,而政府,缺市场手段。

  本文由“互联网+体育”微信公众号(ID:jipangtiyu)原创,经授权转载发布。原文标题:莱茵体育易主在即背后,是体育产业回报周期长的事实

相关阅读

© 2003-2023 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hina Interactive Sports Technology Invention Co., Ltd.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port@sports.cn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05094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2211004945客服及报障电话:010-67158866-800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30713号-1客服及报障邮箱:800@sports.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083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807号   华奥星空(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