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上海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力城市

2022-04-27 08:19中国体育报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上海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要求、设定了目标,为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的体育健身需求指明了方向。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上海全民健身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注重顶层设计

  上海十分注重全民健身顶层设计。去年9月,《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经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近年来,上海还出台了《上海市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十余部政策法规和配套文件,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组织建设、赛事管理、科学指导、智慧服务、冰雪运动发展等方面明确了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对于室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都市运动中心服务综合体建设、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市民健身驿站建设等均出台了规范性文件。

  整合各类资源

  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是全民健身“牛鼻子”问题。徐彬介绍,上海地少人多,寸土寸金,体育场地设施稀缺。为此,上海在今年1月发布《上海市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力争到2025年,健身设施数量持续增加、布局配置更加均衡合理、资源利用更加充分高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2.6平方米左右。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打造亮点工程、民心工程:一是结合黄浦江、苏州河“一江一河”两岸贯通的契机,大力推进“一江一河”沿岸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目前已基本实现全面贯通,成为群众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二是通过“体绿结合”“体商结合”等“体育+”概念,积极打造新型的都市运动中心。都市运动中心分为园区型、商区型和户外型三种类型,按照综合影响力、场地规模、体育服务及相关配套等情况,进行三至五星的星级评定。到2025年,每个区至少建成1个都市运动中心。三是上海作为一座深度老龄化城市,创新性推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这是上海首创、长者专属的社区多功能健身场所,提供“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目前已累计建成40余家,预计到2025年建成不少于100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还在全国不少城市推广。四是充分挖潜利用“金角银边”,整合各类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如普陀区的中环篮球公园、长宁区的火烈鸟运动场等都是在高架桥下建设的多功能运动场地。五是发行电子体育消费券,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助力体育场馆复工复产。2020年以来,依托区块链、健身地图等信息化手段,累计配送体育消费券6000多万元,支持600多家体育场馆向群众公益开放,超过300万人次领券。此外,其他百姓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也同步推进。上海已累计建成益智健身苑点、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等社区体育设施约2万处,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到2025年,上海的社区群众健身中心街镇将实现全覆盖。

  丰富赛事活动

  结合群众需求,为给大家搭建高水平全民健身赛事平台,上海创新推出市民运动会和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民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每两届市民运动会之间的三年举办城市业余联赛。两项赛事均是在政府引导下,以公开推介赛事项目,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全面参与承办比赛的新型赛事活动平台,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办赛单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的积极性。这些赛事活动覆盖青少年、职工、老年人、农民、军人等各类人群。2020年,上海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共举办线上线下赛事活动7100场,有1093万人次参与;2021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共举办线上线下赛事活动6121场,有870万人次参与。新颖丰富的赛事活动形式,吸引了更多群众参与。预计到2025年,上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将达46%以上。

  深化“体医养融合”

  去年,上海市体育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共同发布《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推进12项运动促进健康的重点任务,包括实施市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计划等。在这份计划中,囊括了推广运动健身的多个方面,从场地建设到各类运动健康站点建设,从运动公益补贴到各种体育服务配送推广等,从而引导群众“想健身、爱健身、会健身”。

  对于下一步工作,徐彬表示,将根据《意见》要求,结合上海目前实际,配套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把安全管理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推动更多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责任部门及完成时限,形成工作合力。从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四化”建设着手,营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城市环境,建设具有上海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力城市。

  上海将加快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融合化、数字化,努力探索和实现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区域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为群众提供优质、均衡、覆盖全人群的公共体育服务,推进“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高质量全覆盖,让全民健身更好造福百姓。二是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发挥标准对于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引领作用,制定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社区体育等标准,提供更高品质的体育服务。三是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融合化。持续加强体育与教育、养老、卫生健康等领域融合,推动“长三角”全民健身一体化融合发展。四是引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融入城市数字化转型,推进全民健身管理方式和公共服务数字化,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场馆预订、赛事报名、科学健身、信息查询等服务。

  本报记者 林 剑

相关阅读

© 2003-2021 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hina Interactive Sports Technology Invention Co., Ltd.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port@sports.cn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05094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1911003343客服及报障电话:010-67158866-800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30713号-1客服及报障邮箱:800@sports.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083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807号   华奥星空(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