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点 四个“下功夫” 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2024-03-22 08:57中国体育报

  中国体育报青岛3月21日电(记者 林剑)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该《意见》印发两年多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把群众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基础性事业,作为保障公民平等参与体育活动权利的重要任务来推动,成效显著。

  但与此同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不优,与国家人口总量、结构和变动趋势不适应,公共体育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社会力量参与制约因素多、政策引导不充分,全民健身工作视野不广、手段略显单一等问题短板依旧存在。对此,3月21日在青岛举行的2024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在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上下功夫

  “健身去哪儿”,社会呼声强烈,是群众体育领域的突出短板,映射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会议提出,去年总局会同住建部开展“国球两进”活动,指导各地为城市社区、公园配建乒乓球台等小型健身设施,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要积极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大与各行业主管以及工青妇部门的协调力度,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做好“大群体”文章。各地体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发展改革、住建、自然资源、教育等部门的协同配合,聚焦老城区和人口密集区健身设施缺乏的痛点,借鉴“国球两进”的经验,加大城市社区嵌入式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不断拓展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新空间,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促进健身设施向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土地、资金等资源向“举步可就”的健身设施倾斜,不断增加供给总量。

  在统筹区域发展上下功夫

  推动体育城乡间、区域间均衡发展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的有力抓手。

  会议明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经验,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公共服务为重点,着力推进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老少边穷”地区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通过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村更繁荣、农业更兴旺、农民更幸福、乡风更文明;坚持县域统筹,加大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推动以城带村、城乡互促,完善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加强资源与乡村人口、结构、流动趋势相衔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的引导支持力度,通过引进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建设体育设施、科学健身指导进乡村等方式增加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此外,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推出一批体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共同性的体育活动,促进民族团结、改善民生、凝聚人心。

  在聚焦重点人群上下功夫

  老年人、儿童青少年使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机会最多、频率最高、时间最长,是政府提供体育公共服务重要人群,保障“一老一小”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至关重要。

  会议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总局与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与相关部委合作,加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力度,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健身路径等的建设更新中逐步提高适老、适儿体育场地设施占比;加强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体育项目、健身方法、健身指南研究,积极为老年人参加体育休闲和健身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帮助儿童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探索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以及“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活动,带动家庭消费、促进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还要进一步加强保障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人群的体育需求,使各类人群都能共享体育发展成果,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搭建人民群众体育舞台上下功夫

  赛事活动是带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要素提升的催化剂,更是体现全民健身服务人民群众、整合资源效果的晴雨表。老百姓有了群众体育赛事这个自己的舞台,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精神头会更足、积极性会更高、专业性也更强。

  由此,会议强调,要以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全运会群众赛事、社区运动会为龙头,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系;重点培育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品牌,鼓励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举办各类健身活动,加大对“村超”“村BA”“村VA”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的支持引导和宣传培育力度;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首次采用“统分结合”方式,目的就是为了既能为群众提供全国性综合性赛事活动平台,又能把赛事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办在日常生活里,形成全民健身、精神富足、百花齐放、其乐融融的良好氛围。

相关阅读

© 2003-2024 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hina Interactive Sports Technology Invention Co., Ltd.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port@sports.cn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05094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2211004945客服及报障电话:010-67158866-800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30713号客服及报障邮箱:800@sports.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083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807号   华奥星空(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