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 融合发展 铁人三项赛事交出精彩答卷

2025-11-19 08:25中国体育报

  十五运会铁人三项比赛日前在香港中环海滨举行,这是全运会铁人三项赛事首次落地香港。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秘书长秦建秋表示,赛事由协会与中国香港三项铁人总会密切协作,以专业统筹、高效协作与创新实践,展现了铁人三项运动的蓬勃生机,更书写了“一国两制”下内地与香港铁人三项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人才辈出竞争激烈

  本次比赛创下参赛规模新纪录,18个参赛单位的90名运动员同台竞技,参赛单位与运动员数量均为历届之最。从15岁的小将到41岁的澳门老将许朗,再到第五次征战全运会的39岁公安体协运动员白发全,不同年龄段运动员同场竞技,展现出铁人三项运动广泛的人才基础。其中19岁以下青少年运动员占比达43%,预示着项目发展的蓬勃朝气。

  赛场竞技水平实现显著突破。秦建秋表示,国家队运动员近年来竞技能力快速提升,尤其在自行车环节的实力增强,打破了以往“等磨泡”的被动格局,使比赛节奏更快、悬念更足。男子与混合接力比赛,有实力获取奖牌的运动员和单位数大幅增加,最终在全部3个小项中,3个单位斩获金牌,6个单位登上领奖台,12个单位进入前八,全国铁人三项竞争格局更趋激烈。

  世界铁人三项联合会主席安东尼奥·阿瑞玛尼全程观看混合接力比赛后,给予高度评价。他期待香港未来能举办更多高水平赛事。而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显著提升也令他印象深刻,他也期待中国选手能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更大突破。

  城市地标变身专业赛道

  铁人三项赛事对场地要求较高,需同时满足游泳、自行车、跑步三个项目的竞赛标准,且需兼顾观众观赛、赛事保障等配套需求。面对香港“寸土寸金”的场地现状与铁三赛事的专业需求,组委会历经多次实地勘察,最终选定以中环海滨、维多利亚港为核心赛场,实现城市景观与赛事需求的高度契合。天然海域水质符合世界铁联标准,为游泳项目提供了理想场地;周边道路通过临时交通管制形成闭环设计,满足自行车与跑步赛事的专业要求;同时依托临近城市中心的区位优势,有效兼顾观众观赛体验与赛事保障资源的便捷调度。

  作为采用双转换区的铁人三项赛事,场地设施体量与搭建难度远超以往。为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与居民生活的影响,所有设施均采用“模块化、可拆卸”的临时设计。自11月3日启动搭建后,仅用9天便完成游泳出发浮台、转换区、终点区及转播综合区等全部功能区域建设,既达到专业赛事标准,又成为展示香港城市形象的独特窗口。

  高效协作科技赋能

  一场赛事的成功举办,涉及部门广泛,涵盖综合协调、交通保障、医疗急救等多个领域,近百场对接协调会见证了筹备阶段的攻坚克难。双负责人工作机制成为协作亮点。在医务代表、裁判长、各组组长等关键岗位实行两地人员共同负责,既保障了统一指挥,又充分调动了香港本地资源。

  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了赛事公正性。升级后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重点赛段、领先集团和关键环节的全覆盖,结合仲裁视频、运动员车载摄像机等技术,构建起“现场执裁+视频回放+仲裁复核”三重保障机制。香港与内地技术官员共同执裁,统一标准、严格执纪,最终实现赛事“零抗议、零申诉”,将全运会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水平推向新高度。

  体育桥梁连民心

  “这场落地香港的体育盛会,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香港与内地民心相通的桥梁。”秦建秋说,两地工作人员在赛事组织中深度融合,克服工作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密切协作将最初的“距离感”转化为相互认同。从筹备阶段的反复磋商到赛时的高效配合,各方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构建长效工作机制,为香港与内地体育文化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运会铁人三项赛,让我们看到了香港卓越的办赛能力,更看到了中国铁三的成长与发展——更快的节奏、更强的对抗、更多的年轻选手脱颖而出。”秦建秋说,中国铁三正稳步开启一个充满活力、加速成长的新阶段。

  (王向娜)

编校: 陆秋萍
审核: 陈国平

相关阅读

© 2003-2025 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hina Interactive Sports Technology Invention Co., Ltd.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联系我们|投诉举报:sport@sports.cn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05094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2211004945客服及报障电话:010-67158866-800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30713号客服及报障邮箱:800@sports.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083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807号   本网站由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制作及技术支持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